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杜牧 杜牧〔唐代〕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他乡正遇上冬至节,遇到京城来的使者,便托他将信捎去。
宴饮哪能消解思家的愁苦,更何况只有弟弟在京城,那就愈加挂念他。
天气越来越寒冷,不知多病的弟弟是否添衣加被。
一阵寒风掠过用竹片编制的门,这使我更加伤感,我还以为是冰雪敲打松窗的声音。

注释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这里指杜牧的弟弟杜顗。
初凭:第一次凭借。凭,凭借,依靠。一作“逢”。
双鲤:信函,两块木板刻作鱼形,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双鲤”代称书信。
一阳生: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所以冬至又称一阳生。《史记·律书》:“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
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尊,酒器,后作“樽”。
岂解:岂能消解。
愁家国:思家之愁。家国,偏义复词,偏指家,国无义。
辇(niǎn)下:借指京城。
弟兄:也是偏义复词,指弟弟,兄无义。
姜被:借指棉被。《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李贤注引《谢承书》曰:“肱性笃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不入房室,以慰母心。”后因以“姜被”指兄弟和兄弟之情。
晏裘:借指衣服。春秋时齐相晏婴以节俭力行著称,着苴布之衣、麋鹿之裘以朝。孔子弟子有若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竹门:用竹片编制的门。
惆怅:因失意而伤感、懊恼。
松窗:临松之窗。多以指别墅或书斋。▲

创作背景

  杜牧仅有一个亲弟弟杜顗,兄弟友爱。杜牧“拜监察御史,分司东都,以弟顗病目弃官”“出牧黄、池、睦三郡,复迁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又以弟病免归”(《旧唐书·杜牧传》),可见杜牧对弟弟的关心。此诗是杜牧冬至日客居他乡,怀念在京城的弟弟而作。

赏析

  全诗以对弟弟的思念和关切为主题,诗人的心情随着寒风的袭来而逐渐加深对弟弟的担忧和牵挂,表现出他对亲人的深厚感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紧扣诗题写诗人正在他乡迎来冬至节,思念远在京城的弟弟时,恰好遇到京城来的使者,便托他带信给弟弟。这一联点明了节令,冬至到了,天气转冷,不知远方的弟弟境况如何。时令的推移,引发了感情的起伏变化。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承首联而来。冬至节的宴饮,就算喝再多酒也难以消解思家的愁苦,更何况弟弟一人留在京城,心中更加挂念他。诗人把两种感情加以对比,烘托对弟弟的殷切思念。一杯苦酒,默坐独饮,非但无以解忧,反而顿生愁绪无数。这种愁闷,不是遥远的国家之忧,而是更有直接的切肤之感的骨肉之痛。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更是表达了一位敦厚的兄长对弟弟关心的无微不至。诗人连用“姜被”“晏裘”这两个典故写兄弟间很是友爱,以自身的感受来推测亲人的处境:天冷了,不知多病的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自己的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现在自己客居他乡,自然很是怀念弟弟。这种关心之情着实感人。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用萧瑟冷落之景,衬托对弟弟的怀念之情,情因景而更真切感人,愈加显示了兄长的心情之沉重。飒飒的寒风已让诗人深感不安,更何况是冷雪。即使不是雪,雪天的到来也不会远。思念关切之情演变为更深的惆怅焦虑。全诗层层推进,逐渐加强对亲人的关切之情。▲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望武夷时与黄元质同赋

郑善夫郑善夫 〔明代〕

客路未千里,名山已万重。歌传武夷曲,兴落幔亭峰。

密竹幽幽鸟,深溪隐隐舂。黄生诗句好,吾得事游踪。

佚名佚名 〔宋代〕

地下若逢秦相国,也应不说到沅湘。

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庞谦孺庞谦孺 〔宋代〕

京口人来说禁江,似闻胡骑再跳梁。
夜来急递传新报,见说官军战顺昌。

追和东坡先生亲笔陈季常见过三首

方回方回 〔元代〕

前后赤壁赋,悲歌惨江风。
江山元不改,在公神游中。
三经及字说,胎祸垂无穷。
想如季常辈,对寤三叹同。

虞美人 寄云中完颜公

耶律履耶律履 〔宋代〕

水收霜落云中早。群雁云中道。夜来明月过西山。料得水边石上不胜寒。

黄尘堆里人相看。未惯云林眼。当年曾说探崆峒。怕有黄庭消息寄西风。

题丹见庞居士图

家铉翁家铉翁 〔宋代〕

团栾共坐说无生,家话只堪儿女听。
谁遣老禅来入社,迎门笑语是轰霆。

送浩侄成都学官

李石李石 〔宋代〕

忆昔官博士,所得英俊多。
斥去典蜀学,蜀士烦搜罗。
二井转辘轳,犹能挹余波。
袍子白纷纷,有如镜重磨。
爱汝似二父,此地曾经过。
分职有十师,圣门严四科。
傥非一万卷,难取三百禾。
我有十咏诗,考古烦吟哦。
鼓钟乐高文,羽翼崇雄轲。
似闻礼殿柏,久矣寻斧柯。
古物天为惜,蒸薪鬼所呵。
堂堂公议地,岁月穷羲娥。
忍此恣横说,后来敢谁何。
我集四库书,琬琰藏洛河。
此外有石经,参酌正舛讹。
熟读懋汝学,师友相切嗟。
汝有屋三间,竹墅连松坡。
日夜望汝成,门户高嵯峨。
我贫自有道,一竿钓渔蓑。
后生问老子,守死山之阿。

江馆

张掞张掞 〔宋代〕

黄叶孤村径路遥,时来幽客伴萧条。
一帘林影云生树,满屋江声雨送潮。
衲子说因征往世,邻翁触事话前朝。
此乡喜得离喧杂,自分从渔更学樵。

喜刘主簿归

刘黻刘黻 〔宋代〕

同是青藜一祖来,晚成天欲成其才。
家里传虎榜承渥,人说牺经旧屡魁。
春色风流都羡柳,岁寒事业莫过梅。
谁怜历落如蕡者,閒把离骚嚥一杯。

挽郑文昌

吴泳吴泳 〔宋代〕

何代无豪杰,惟公气独刚。
束身同绞紷,遗训辟缁黄。
定力老逾壮,英魂凛不忘。
蜀名省科调,犹说郑文昌。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