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临江仙·走遍人间无一事

段成己 段成己〔金朝〕

走遍人间无一事,十年归梦悠悠。行藏休更倚危楼。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西风吹散两眉愁。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晚年避隐深山客居龙门时作,因“暮秋”而“感兴”,抒咏自己“有志不获骋”、“忧思独伤心”的悲凉情怀。

赏析

  中国古代士大夫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主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段成己早年颇执济世壮志,高才俊行,名动一时。自我期许曰:“千里驰驱容骥展,九霄空阔看鹏抟。”“何当洗甲兵,倒挽豳溪水?”他奔走仕途,“鏖战文场”,“登金正大进士,授宜阳主簿”,写下了人生志满意得的一页。可惜事业初程的霞光金辉,转瞬间就被金元换代的腥风血雨无情地冲刷得一干二净,落了个“回首平生事堪笑,少年豪气北山低”(《用韵答封张二子》诗)的结局,令人悲愤不已。入元后,他独抱节操,无意仕蒙,避地退隐异乡深山。所谓“不书咄咄事,高咏休休词”,淡远世俗,宁泊终日。然而寂寞山庵,漂零异乡,对于“丈夫岂无四方志”的仁人志士来说,无异是空耗生命,痛苦不堪。静夜思之,卧不能寐,心头漉漉滴血。本篇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泼墨挥毫的。

   起二句自叹平生,直抒胸臆:“走遍人间无一事,十年归梦悠悠。”发语突兀,寄慨高远,凝聚着充满人生忧患意识的命运沉思,揭示了词人“夜中不能寐”的激越不平情怀。词先以人物的足迹,引展出“走遍人间”的广阔空间,状写出他对事业的热烈追求和其间经历的千辛万难,后半句却组合以“一事无成”的微渺惨淡结局,从而鲜明地构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突现了人物心弦的愤然。进不能兼济天下,那就姑且退而归隐吧,家山的故庐旧鸥,亦堪相亲相慰。可是不幸生逢乱世,有家难归。“十年归梦悠悠”,诉尽了游子漂泊无着、魂系故土的怅惘情怀。其时词人四十六岁,自三十六岁弃仕入山,已有“十载龙门山下路”(《临江仙》词)的客居生涯,故作“十年”云云。

  起二句一写“行”,一写“藏”,是段成己回首人生的苦涩总结。“行”,却不得以“用”其才,“舍”,又不得以“藏”故乡,这种理想双重失败的悲剧命运,是那动荡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共有命运,是一代人的不幸写照。段氏沉思概括,实有深厚的时代蕴意。唐独孤及喟叹“行藏两乖角,蹭蹬风波中”的乱世人生,于此又见具体印证。于是,自然逼出第三句“行藏休更倚危楼”的沉痛自诫。此句从杜甫诗“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江上》)句化出,将“行”、“藏”结拢于一体。杜诗是晚年漂泊西南,登楼望秋,有感而作;主旨为感慨身世、自伤无成。段成己处境与老杜相近,而心境更为悲凉酸幸。易代换朝的现实政治,已注定其行藏的彻底无望,已不容存在老杜《江上》诗中“时危思报主”的一丝幻想,所以词云“休更”。休更,就是莫要再去。千万不要再去象老杜那样,登倚高楼,思叹行藏之事,这将令人心绞肠断。沉痛的自诫,暗寓着词人多少次的彻夜辗转、泣血顿悟。人生的痛苦,莫大于这种“空负壮志、坐以待老”的命运了。词人另一首《再和》诗云“少陵可笑行藏拙,独倚危楼刚自猜”,化泪血作嬉笑状,而内心的痛苦负荷,正复相同。行笔至此,话语嫌多,结拍遂化心头语作楼前景:“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景物框架宏大,境界深邃:连绵的群山,静幽的明月,无边的大海,莽莽的云雾,视野极其开远。然而着一“乱”景状,涂一“冷”色调,顿觉晓色惨然,寒意浸骨,氛围也显得凝沉而压抑。景色亦即心象。品味这幅画面,我们不难体会到词人破晓难眠、倚楼怅望时,心头难言的茫然、凄迷、纷乱、悲凉和沉重。

  上片写登楼伤情,悲叹平生,下片另起一境,转写眼前生活。词人苦中作乐,自开怀抱,笔下竭力摆脱上片的沉闷忧郁气氛,基调也转而开朗旷达起来。“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是说:山中岁月的饮酒赋诗,亦别有情趣,足可与千秋功名相敌;其风流潇洒,不减于凌烟阁人物。这话与乃兄段克己“诗酒心犹在,功名梦亦无”(《枕上》)诗意同一机杼,是自宽自解、自释浓怀的办法。价值观念上的幡悟和自我超脱,似乎使词人自“行藏”两失的人生烦恼中渐渐解开,他沉浸于眼前诗酒终日的快意生活,忘怀了生命的困惑、生活的痛苦。觥筹交错、墨蛇飞舞中,他眉宇开扬,诗笺中跃上“西风吹散两眉愁”的轻快句子。“吹散”二字,以风快轻易之势,将段氏眉间昨夜的阴霾瞬间拂拭得烟消云散。快意至极,他情不自禁地凭栏向远,发出一声清亮的长啸,宣泄心中的欢愉。然则词人真正获得解脱了吗?煞尾以形象的画面,含蓄地作了否定的回答。“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长啸的余音尚未消歇,他就笑容全失,对着楼前景象怔忡出神,无语收笔。这是又一幅黯淡迷茫的深秋图景:迷迷蒙蒙的秋雨,如烟似雾,远处衰败枯瘦的江汀渔洲,慢慢变得昏暗模糊。我们似乎感到,上片图景中的冷意秋寒又悄悄地蔓延入画面,渗透进人心。这是因为词人眉头愁结貌似拂平,而心头情结并未解开,所以欢愉来得快,也消得快,始觉脸上愁色“吹散”,一刹那间心灵又跌入“暗”色阴霾包围之中。瞬间的旷达,遂被永恒的哀伤替代。这是一种时代的意绪,乱离时代特有的忧患意识、伤感心绪,决非段成己个人意志力量所能摆脱的。下片所表现的愁解复又愁浓的飞速变化、竭力挣脱而终究无法挣脱的心路历程,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就此而言,这首词的确具有深刻的人生认识价值。 本篇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善于“化情入景”,或曰“以景结情”。

  这是一首咏怀词,写词人对一生行藏的苦涩回首及由此萌生的难解情结,寄慨深沉,骨重神寒,几于不堪。然而段氏并非通篇咏怀,一吐到底,而是在词的上下片,都巧妙地于结句处移笔写景,将人物激动的情绪或飞扬的神态适时地收打住,换以一幅富有寓意的深邃画面,从而成功地传递人物复杂的心绪和痛苦的神态。借具体形象的景象展示抽象变化的心象、意象,含蓄有致,淡远取神,这就大大丰厚了全篇的审美意蕴。▲

段成己

段成己

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稷山人(今属山西)。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赵秉文成为“二妙”。金正大年间中进士。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不赴任,闭门读书。与兄段克己所作诗合刊为《二妙集》,词有《菊轩乐府》一卷。 

猜您喜欢

昭君词

赵文赵文 〔宋代〕

蜀江洗妍姿,万里献君王。
君王不我幸,弃置何怨伤。
君王要宁胡,借问谁能行。
女伴各惧怯,畏此道路长。
慨然欲自往,讵忍别恩光。
倘于国有益,尚胜死空房。
行行涉沙漠,风霜落红妆。
得为胡阏氏,揣分已过当。
单于感汉恩,边境得安康。
一朝所天死,掩泣涕沾裳。
胡俗或妻母,何异豺与狼。
仰天自引决,爱此夫妇网。
大忠与大义,二者俱堂堂。
可怜千古无人说,只道琵琶能断肠。

赠李彦威秀才

苏轼苏轼 〔宋代〕

魏王大瓠实五石,种成濩落将安适。
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负不羁才,従车数到单于台。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
夜逢怪石曾饮羽,戏中戟枝何足数。
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封侯卫霍知几许,老矣先生困羁旅。
酒酣聊复说平生,结袜犹堪一再鼓。
弃书捐剑学万人,纨绔儒冠皆误身。
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
如今惟有谈天口,云梦胸中吞八九。
世间万事寄黄粱,且与先生说乌有。

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赋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用世文章莫太高,空言讵有补丝毫。
呼来谁遣批黄敕,谪去何须着锦袍。
齿耋自应陪九老,诗低不足列三豪。
仆家梦得无标致,爱说玄都观里桃。

安正堂二首

强至强至 〔宋代〕

居守园林气象间,堂成壮观入跻攀。
三朝力辅乾坤倦,一国身偷岁月閒。
倾座语惊邪说破,勒碑诗召正风还。
险夷出处皆公迹,不动公心似泰山。

文殊赞

释心月释心月 〔宋代〕

狮子吼,无畏说。
空处挨,紧处捻。
彼上人,缩却舌。
不二门,都败阙。
五髻童真七佛师,却证乌龟成白鳖。

韦奇韦奇 〔宋代〕

黄犊拖犁倦,青帘说酒清。

西江月·几萼红搀桃径

佚名佚名 〔宋代〕

几萼红搀桃径,双茎翠舞蓂阶。小春霏霭瑞蓬莱。寿旦称觞青在。牛斗辉腾气概,风云壮入襟怀。年年鹤发笑颜开。西爽亭前戏彩。

甲子三月一日出白羊门交游茅山诗

陆文圭陆文圭 〔元代〕

我来古茅州,未登三茅峰。
自愧尘中人,虔希云外踪。
明日作寒食,命驾吾欲东。
白羊古城门,坡陇门重重。
我行涉其颠,忽下润井中。
一曲复一曲,直道何由逢。
时于荆棘裹,小树樱桃红。
茁茁丘中麦,类我头发蓬。
发白日日脱,麦青长芃芃。
安得长生诀,稽首华阳翁。
两唐古君子,居焰升元宫。
控仙在何许,为我作先容。

再答文潜

蔡肇蔡肇 〔宋代〕

羌兵昔出皋兰路,欲铲新城无聚土。
烟烽照夜气如霞,铁马连群歕成雨。
东西两关同日破,股掌婴儿绝哺乳。
鼓声十日拔帐归,至今犹说防城苦。
当时诸将无奇策,不敢弯弓向胡语。
橐驼西来金帛去,孽狐小鼠犹跳舞。
王师八月尽防秋,惴惴军兴恐编户。
腐儒不用辄忧边,庙堂有人制尊俎。

寄宣议大师英公

范杲范杲 〔宋代〕

西游久不得师书,睹物相思展篆图。
情厚未忘莲社约,分深曾伴橘洲居。
青云作阵宜长卧,白酒资吟莫破除。
见说近来挥彩笔,字皆飞动有功夫。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