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几临流送远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施芸隐随绣节过浙东,作词留别,用其韵以饯。

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娉婷。素红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得意东风去棹,怎怜会重离轻。
云零。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经行。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施枢要随绣节前往浙东供职,我作词留别,用他的韵为他饯行。

我曾多次在水边送别友人,如今连旧时的新驿亭也渐渐荒芜。想当初,西施从越地初到吴国姑苏时,时常望眼欲穿,因不见故乡而泪落如雨。然而在馆娃宫中穿红着素,婀娜多姿,享尽荣华富贵后,若再返越地故乡,吟唱时反而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吴音来。如今你凭借权贵的帮助,乘船离开此地到浙东任职,你是否能够体会到与友情的聚散相比,孰轻孰重呢?
白云飘零,各自东西,恰似我俩此刻的分离,若再相聚,且待梦中。梦中,我们似乎又在溪水畔摆起流觞宴,畅叙别后的离愁别恨。我怅然若失,往日诗词相和的我们俩,如今却要生别离,这仿佛是上天的刻意安排。当你水路经过百花洲时,会激起你美好的回忆:曾与朋友在此斗花草嬉游、踏青。你会再次询问江洲:春天是否还在?黄莺儿穿梭在岸堤的柳枝间,这柳枝难挡人们多次的采折赠别。我与你约定在柳堤下重新相见。

注释
木兰花慢: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林钟商调”,《乐章集》注“高平调”。此调以北宋柳永《木兰花慢·坼桐花烂漫》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十句七平韵。另有多种变体。
芸隐:即施枢,字知言,号芸隐。丹徒人,举进士未第,曾为浙东转运司幕府。著有《芸隐横舟》《倦游》二稿。梦窗词友,词人另有《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及《扫花游·赠芸隐》相赠。
渐(jiān):渍湿。
邮亭:古时设在沿途,供传送文书的人和往来旅客食宿的馆舍。
啼雨难晴:《冷斋夜话》云:“鲁直自黔安出峡,登荆州江亭,柱间有词曰:‘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漉沙鸥惊起。诗句恰成时,没入苍烟丛里。’鲁直读之,凄然曰:‘似为余发也。不知何人所作,所题笔势妍软欹斜如女子;而有‘泪痕不曾晴’之句。不然,则是鬼诗也。’是夕,有女子绝艳,梦于鲁直曰:“我家豫章吴城山,附客舟至此,堕水死,不得归,登江亭有感而作,不意公能识之。”鲁直惊寤,谓所亲曰:“此必吴城小龙女也。”
娉婷:形容女子美好的风貌、姿态。
素红:本指女子的服饰装束秾淡相间或红装素裹,这里代指美女。
越吟:越人庄舄仕楚执珪,爵位最高,仍不忘故国,病中仍吟唱越国的歌以寄托乡思。后因以“越吟”比喻思乡之歌。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浮觞(shāng):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莺缕:指柳莺,以鸟代柳。▲

创作背景

  词人与施芸隐诗词唱和在集中数见。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端平三年丙申(1236年),三十七岁,施枢为浙东转运司幕府。施氏《芸隐横舟稿自序》:‘丙申冬,趋浙漕……”。“嘉熙二年戊戌(1238年),三十九岁,秋,作此词。……案《芸隐横舟稿自序》:‘枢自丙申冬趋浙漕,节戊戌秋捧檄东越’。梦窗此数年皆在苏州,据此词与施序,今秋或暂住杭州。”这首饯别词作于杭州。

赏析

  这首词意境美,有韵味,耐人咀嚼。上片以西子设喻说明故土难离,第二故乡亦难轻别;下片述自己与施之友情,词人在送别友人时,一面回忆初来西湖时结下的厚谊,一面抒发“会重离轻”的感悟。

  “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一韵,写送别的地点:水边的驿馆。这里年久失修,破旧不堪,而亭外又是一片渍湿衰落景象。梦窗多次在此“临流送远”,一个“几”字,概括词人多少送别的经历,引发词人多少难忘的回忆。此时此刻,一幕欢乐幸福的恋情,从记忆中跳了出来。

  “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这一韵展现了梦窗灵动多变、奇特巧妙的艺术构思。在描述“临流送远”的凄楚时,他巧妙地转变了笔锋,联想到“西子初来”的情景。可能就在这里的水边,那个破旧的邮亭迎来了他美丽的情人。提及“西子”二字,已经描绘出少女如西施般的佳丽,但初见时最突出的印象是她的眼睛。大画家和大作家在刻画人物时,常常抓住人物的眼神,令人过目难忘。梦窗在这里描述的是一位满眼泪痕的女子。他巧妙地化用了《冷斋夜话》中鲁直登荆州江亭所见词中“泪眼不曾晴”的句子,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境界,进一步刻画出美女那般委曲、楚楚动人的形象。通过一双泪眼,这种形象跃然纸上。

  “娉婷。素红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二韵,描绘当初二人在一起的浪漫生活。梦窗与这位漂亮女子,携手共度无数欢乐时光,从越歌唱到吴声。梦窗知音律,能自度曲,制曲填词,由美女来唱,何其惬意。

  “得意东风去模,怎怜会重离轻”一韵,承前,正在欢乐的高潮中,笔锋一转,对方似乎另有高就,正春风得意乘舟离去,不知珍惜相聚的日子,轻易离别。这里词关双意,字面承上韵,委婉地怨尤女子离自己而去,另一层意思是写施芸隐如今要随绣节过浙东供职,词人产生一种离别的失落感。“怎怜”二字,是一种反诘语气,暗含幽怨情绪。

  词的上片,由“临流送远”的眼前饯友,引发追念与旧情人的一段悲欢离合,反衬、烘托今日离别的惆怅、哀怨,角度新颖,构思灵巧。

  “云零。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二韵,正面写饯别酒宴。天空漂浮着稀疏的云彩,酒酣如醉梦,脑中浮现主羲之名文《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佳句,眼前自己与友人正临水畔,畅叙惜别之情。

  “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这一韵句,承接上文表达内心感慨。怅恨自己这支诗人的笔总是书写离别之情,眼前的江山失去了秀美,桃李也变得荒芜。一个“恨”字贯穿全篇,成为词眼,不仅表达了离别的遗憾,还蕴含着家国之恨。而“江山委秀,桃李荒荆”既是眼前的景象,也是南宋这个末世小朝廷的形象写照。词人将无限的惆怅倾注于笔端。

“经行。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这一韵句中,梦窗的构思和笔锋出人意料。在上韵描写了“江山委秀,桃李荒荆”的景象后,这里又想象着春园满色、百花争艳的情景。每次行经江南这春美如画的水边,词人都要询问春天是否还在,都会暗自回忆各种花卉的名字。在这些问春、忆春的背后,寄托着词人对盛世江山的怀念和哀思。然而在字面上却表现得平和自然。

  “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一韵,回到现实,与友人折柳告别,依依不舍,并约会在御黄堤上重聚。梦窗在结尾用一种闲适的艺术境界收住,暗用鸥鹭之盟的蕴藉神味,隐示山林之居的雅趣。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您喜欢

怀二萧

乐雷发乐雷发 〔宋代〕

未曾相见已相知,楚粤江山棣萼诗。
每恨乾坤催我老,却于湖海识君迟。
机云才藻今无几,管鲍襟期说向谁。
靡靡乱山嘶瘦马,碧云日暮正相思。

和陕令张师柔石柱村诗

邵雍邵雍 〔宋代〕

君为陕县令,我实康公孙。
始祖有遗烈,托君访春存。
夫君有诗来,题云石柱村。
石柱之始立,於古无所根。
就勒分陕铭,惟唐人之言。
既历年所多,首尾无完文。
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
我患读书寡。知识无过人。
经书史传外,不能破群昏。
从长卿公羊,宜自陕而分。
从君陈毕命,宜成周而云。
二者兼取之,於义似或尊。
分政东西郊,可以陕洛论。
此说如近之,庶几缓纷纭。
甘棠之蔽芾,石柱之青新。
当时之盛事,予不得而亲。
二南之正化,二公之清芬。
千载之美谈,予可得而闻。
弃经而任传,儒者固不遵。
作诗以明之,驰此庸报君。

孚舟亭新成赋十绝

方回方回 〔元代〕

六爻虚实相为用,二位高卑各有宜。
顺抚说随心不爽,风漂罗刹有还时。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二

钟惺钟惺 〔明代〕

五载前曾说此游,问程结伴几春秋。艰难水陆千余里,大小关梁六易舟。

畏路刺船频裸体,乘流开柁缓梳头。顺风一日行三日,莫待依滩怨石尤。

行围四咏 其一 撒围

弘历弘历 〔清代〕

塞山万壑纠,猎士五更行。撒阵常冲黑,成行始质明。

蚕丛度衽席,鱼丽辨徽旌。曾不言劳苦,嘉哉奉上情。

辛未中元记梦梦与一僧谈世事良久问答中有凡

五迈五迈 〔宋代〕

石塔本无缝,吐光万太余。
不是风火扇,又非喉管嘘。
此肖胡为来,塔亦不知渠。
解作如是观,知心长自如,
塔身俱著实,光心等是虚。
虚实归一致,无乘亦无除。

卜算子·象笔带香题

姜夔姜夔 〔宋代〕

象笔带香题,龙笛吟春咽。杨柳娇痴未觉愁,花管人离别。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洁。折得青须碧藓花,持向人间说。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孟浩然 〔唐代〕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北地 一作:此地)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玉炉三涧雪 藏头 拆起永字

王哲王哲 〔金朝〕

引卧於宁海,将宜甫为凭。交霞友做雪朋,郎分明为证。定便除色欲,神玄牝清澄。升火降两相吞。内敢言游泳。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