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苏轼 苏轼〔宋代〕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使君何従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
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
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
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
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
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
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上千层山峦唤起观者愁闷的心绪,翠绿的山峰高入云烟缭绕之处。
那山和云经历了多久的岁月,无人能够知晓;烟消云散之后,山依然屹立不倒。
只看见两座悬崖,以及暗淡不明的流水道,中间似乎有许多泉水汇集而来。
缠绕的树木和盘绕的山石隐约可见,流水倾泻而下,形成了奔腾的泉水。
水道平坦,山野明朗,森林从山脚开始断绝,小桥和小店就在山前。
行人渐渐穿越高大的树木,天空倒映在江中,江上的渔船犹如一片树叶。
王晋卿你是从哪里寻得这幅画,略加衬饰就显得格外清新美好。
人间何处有此景,真想特地前往此处购置数百亩良田。
你难以找到武昌和樊口这些偏僻之地,而我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五年时光。
春风拂动着江水,天空高远辽阔,傍晚的云朵带着雨滴,山川无比秀美。
朱红色的枫香树和飞鸦宿在江边,古松上积攒着白雪,看上去就像醉卧的仙人。
仙境或许在人间,但武陵的人并非都是神仙。
壮丽的河山,清明的天空都与我无缘,虽然有路可通但我无缘踏上这条路。
归还你这幅画之后我仍频频叹息,这山中的旧友或许正在召唤我回归山林之中呢!

注释
江上:犹言“山川”、“山河”。
愁心:愁闷的心绪。
千叠山:千层山。
浮空:飘浮空中。
积翠:是指山上草木积聚而成的青绿色。
如:似,像。
云烟:云气烟雾。
耶: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远:谓历年已久。
莫知:不知。
烟空:烟销,烟雾散尽。
云散:云气散去。
暗:暗淡不明。
绝谷:陡峭的两山之间的流水道。
百道:犹言“百条。”初唐诗人沈俭期《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诗:“竹里泉声百道飞。”
萦(yíng)林:缠绕的树木。
络(luò)石:盘绕的山石。
下赴:下到,下去,下往。
川平:水道平坦。
山开:山野明朗。开,引申为舒展,开朗。
野店:犹“茅舍”。
稍度:逐渐渡过。
乔木:高大的树木。
一叶:形容打鱼的船小,像一片叶子。
江吞天:是指天空倒映江中。
使君:封建社会里对太守、刺史的称呼。这里指王晋卿。
得此本:得到此底本。
清妍(yán):清新美好。妍,美。
径(jìng):直,特地。
二顷田:顷,地积单位,百亩为一顷。语出《史记·苏秦列传》:“使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在长江之南,与黄州相对。
樊(fán)口: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岸,旧武昌县西北。
幽绝:僻静之极。
东坡先生:作者自称。
摇江:摇荡江水。
漠漠:密布,广远。
娟娟:美好,秀美。
丹枫:朱红色的枫香树。
翻鸦:飞鸦。《甘泽谣》陶岘诗:“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荷花秋月明。”
伴水宿:《禽经》云,“凡鸟林曰栖,水曰宿”。此指人宿江边,不指鸦。
醉眠:喝醉酒后神志不清的睡眠状态。
桃花流水:这里是指仙境。
武陵: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有“武陵人既出桃花源,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所描绘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
清空:清明的天空。
去路:往路,走去的路。
还君:归还你。
三叹息:多次赞叹,嗟叹。
故人:旧友。此为拟设词,并无实指。
归来篇:东晋诗人陶渊明于晋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辞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归去来兮辞》,其辞云:“田园将芜胡不归?”文中叙述归田后的心情和乐趣。《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此用其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祐三年(1088)冬,时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苏轼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到达贬所,至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共在黄州度过了四年多的辛酸岁月。此时,他因看《烟江叠嶂图》而有所感触,唤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这是一首题画诗,也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

赏析

  山水画在画面空间的开拓方面,往往采用散点透视、以大观小的方法,表现空问的无限广阔性。所谓“以大观小”,即画家观察认识自然山川时,采用“步步移,面面观”,把江山叠嶂层峦和流水无尽之美尽情地收入画面,铺舒为宏图。这样既打破了固定的空间限制,也打破了作为内容连续性上的时间界限,创造出山水画可观、可游、可居的艺术境界。苏轼所题北宋画家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正是如此。

  诗的前十二句就画中景色作了描述。山水画家为了表现景色的空间距离,所画景色,要显得若有若无。这样“迷远”的处理方法,给人“空云烟”的感觉。

  这首诗的开端四句,如突兀而起,描绘了一幅迷远之景:峰峦高耸,层层叠叠,山间草木葱郁青翠,仿佛烟霭飘浮在半空之中,让人难以分辨那是山、是云。在此水墨画盛行之前,山水画大多以青绿着色,“空天”及水的描绘,往往使用石青石绿来渲染。唐朝画家的山水画,如李思训、李昭道的金碧设色作品,水、天皆描绘成彩色。宋朝的卷轴山水画中,有些兼工带富的作品,水、天也大多染色。诗人一开头就直接点明这幅画是青绿重色。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以远、中、近景的不同视角,细腻描绘了画卷中的景色。远望之下,山崖陡峭,苍苍茫茫,两崖之间光线昏暗不明。稍近一些,又能看到苍崖之上直泻的百道飞泉,跃过烟林山石,随即汇聚成奔腾不息的长流。近处则可以看到山野开朗,山脚下小桥连着茅舍,行人穿过树林,捕鱼的如叶小船,逐着水流驶向旷远。诗人以健笔劲毫,连珠妙语,远近结合,明暗相间,层层勾勒出画卷的全貌。画中雄奇壮美、绚烂多姿的景色,达到纵深无限、广远无尽而又自然连绵,令读者感到步步有景、处处怡情。仿佛在咫尺之间,就能眺望万里之遥;方寸之中,能辨别千寻之峻。这是画家笔端之巧妙,也是诗人文字之妙。

  这首诗的后面十六句,诗人开始抒发观画人的心情与感慨。“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这两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画作之上,既承接了前文的画景,又启示了下文对画作的深入描述。

  画家王晋卿,曾经被谪居南州,因此有了“万里之行”的历练。楼钥在王晋卿的《江山秋晚图》中题跋:“若丹青非亲见,景物则难为。”这表明了画家对于绘画技艺的坚持和追求。而他所说的“不有南州之行”,难以达到画艺的大成就,更突显了他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人苏轼,一直推崇画家王晋卿的绘画技艺,他称赞王晋卿能够细致入微地描绘事物,笔法工细,真切动人。甚至因为画作的真实和生动,让人产生了想要前往隐居的冲动。苏轼在政治斗争中遭遇坎坷悲苦,对仕途充满疑虑,内心充满了乐观进取与消极退避的矛盾。他想要高蹈江湖,逍遥山林,寻找心灵的归宿。然而,“春风摇江天漠漠”以下的四句诗,用对偶工整的句式,依次描绘了黄州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点明了现实生活中每个季节都有其值得流连的地方。回忆起在黄州所见的美景,诗人又觉得不能真的隐居。他时而想要隐居,时而又不想隐居,既感性又理性,内心有着难以言说的隐衷。他的所谓要隐居,其实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抒发内心的抑郁不平。

  在苏轼看来,“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极乐世界、理想王国的世外桃源与他无缘。“山中兮不可久留”,他还是需要回到现实社会中。结尾“还君此画三叹息”二句,上句承接着对画作的描述,下句承接了观画的人的情感表达,首尾圆通,结构谨严。诗人在这幅画面前,既感叹于画家的技艺,又感叹于现实的复杂。他借画表达了自己的矛盾与感慨,让人深感其内心的复杂与深沉。

  这首诗用飞动流走的形象,把画面写得活动跳脱,表现出烟江叠嶂之阔大、空旷、壮观、雄奇的气势,不但有化工肖物之妙,而且能传出山水之神韵。诗人叙写画景讲求经营位置,将绘画之法用于诗法,巧妙地使用方位词,如“中”、“下”、“前”、“外”等,成为构图的枢纽、连接物象的媒介,写得层次分明、疏密得体,克服了平面图的呆板,成为浑然一体的山水全貌。诗人隶事用典,坦露胸怀,倾吐肺腑,尤其对桃源的议论颇有见地,表现出他的慧眼卓识。▲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和虚舟明府赋得不知秋思在谁家

吴琏吴琏 〔明代〕

梧叶飘寒不禁秋,况逢清夕露华流。征人漠漠云归塞,晚笛声声风满楼。

琴罢有人添别恨,情多何处赋閒愁。扁舟偏剩沧江客,头白冥心月共悠。

榴皮题壁

丁逢季丁逢季 〔宋代〕

水云深处扣仙居,对酌春风夜有馀。
说遍东南耆旧话,始知胜读十年书。

向居卿所藏灵壁石歌

饶节饶节 〔宋代〕

灵壁之石妙天下,奇姿异质穷变化。时时好事获寸尺,谷量牛马未当价。

耐官丞相三代孙,风流似是典刑存。心胸本无纨裤气,诗书渐洗膏粱昏。

迩来得石不盈尺,依稀尚带莓苔迹。气象中含万仞悬,秀润仍分千里碧。

大江之南千万山,终日思归行路难。坐中一见此真骨,心折当年雨后天。

君不见黄金白璧骄侈本,大官厚禄方安稳。少年趣驾迅如电,我欲追之堕车蹇。

年来老大计转拙,一丘一壑兴不浅。傥君他日弃前鱼,南窗坐对庐山远。

次韵钱济明赠感慈长老

晁补之晁补之 〔宋代〕

我闻栖禅人,一念超十地。
云何别影事,未免依缘气。
譬如幻男女,机废根随废。
不然怖头走,此病穷三世。
邦公狮子吼,曾使诸天喜。
广说无说时,俱成甘露味。
不知室久如,当有天来侍。
城隅竹坞近,梵刹开严閟。
以彼穴中空,清风自来萃。
我生久更事,求愚不求慧。
清风已说法,不用重宣偈。
开祖照人姿,沧波白苹际。
居然九奏妙,往往鱼龙戏。
济明经世才,雕松识寒岁。
怀宝竟迷邦,此岂非良计。
名山寻胜士,投老终深诣。
我自所蕲廉,蝉叶真堪蔽。

虞美人 别鲁道源

何景福何景福 〔元代〕

三年奔走荒山道。喜说苕溪好。苕溪秋水漫悠悠。

载将离恨上杭州。干戈未已身如寄。安乐知何处。

青溪溪上钓鱼矶。纵使无鱼,还有蟹螯肥。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韦应物 〔唐代〕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水龙吟 其六 癸丑生日,时再得明道祠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

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寄仲宝上人

连文凤连文凤 〔宋代〕

一笑箫韶曲未终,清风杖锡欲何从。
不随轻絮飘流水,且作间云过别峰。
昭庆寺前鸦绕树,余杭山下鹤归松。
人来今雨闻消息,见说维摩带病容。

复用前韵呈明略鸡肋集卷十四

晁补之晁补之 〔宋代〕

茅焦逆讦磨虎口,何似淳于饮一斗。
终军乘傅惊汉关,何似富春投组还。
天下同心乖出处,岂徒黄白马毛间。
鄙夫纷纷烦觖望,负日可堪希国赏。
竹林居士亦何营,江花无限老江城。
那知桥上驷马宠,能作山间蕙帐荣。
兴国寺中四月尾,海棠雪落生红子。
呼门日午醉不应,昨夜君恩赐闻喜。
君不见卒然佳会高欢难,幸值野王聊一弹。
人生歧路易南北,明发云散何由攀。
知君未试餐玉法,我亦欲返焦城山。

蝶恋花·碧树残鹃啼未歇

仇远仇远 〔元代〕

碧树残鹃啼未歇。昨夜春归,不与行人别。留得绿杨枝上月。晓风吹作晴天雪。龟甲屏低红叠叠。火暖萸烟。罗荐鸳鸯热。一插宝簪云妥贴。下阶先拣花枝折。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