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 姜夔〔宋代〕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喜欢自己作曲,开始时随意写下长短句,然后再调整,配以乐曲,所以前后片有很多不同。桓温大司马曾说:“当年汉南种下的依依杨柳,是多么袅娜动人。而今江边潭畔,柳叶片片摇落,让人感到多么凄婉。时光的流逝,春秋的交替,人又岂能逃过岁月的沧桑呢?”这几句话我异常偏爱。

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到处坐落的人家掩映在绿阴深处。远处的水岸迂回曲折,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也不知要奔向哪里?见过太多的离别场面,谁能比长亭的柳树悄然冷寂?柳树若是懂得人间的情意,定不会年年都长得如此青翠碧绿。
天色渐渐昏暗,高耸的城郭已经望不见,眼前只有一片连绵纵横的乱山。我像韦郎一样离你而去,但你要记得,我把玉环留下给你作信物,你在分别时也一再叮嘱让我早早归来,免得红花没人怜惜。如今纵有并州制造的锋利剪刀,亦难以剪断我心头的万缕离愁。

注释
长亭怨慢:词牌名,又名“长亭怨”,创自姜夔,调名取自此篇词意。
自制曲:指在旧曲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曲调,也叫自度曲。
率意:随意。长短句:词曲的别称。词曲的句子,长短不一,因调而异,故称。
前后阕:一首词的一段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或“前阕”,后一段称“下阕”或“后阕”。
桓大司马:即桓温(312~373),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
“昔年种柳”六句:语本出自庾信《枯树赋》,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东晋)桓公北征,经金城,前为琅琊王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依依:轻柔披拂貌。
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柳树。
“树若”二句:语出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诗句以及唐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诗句。
高城不见: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韦郎:《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红萼:红花,女子自指。
算空有: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杩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此处化用以上句意。并刀:并州为古九州之一,今属山西,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杜甫《戏题王宰画水山图歌》:“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赏析

  《长亭怨慢》,词调名,姜夔创制,旁注工尺谱。此词虽非单纯的咏柳词,但以柳枝头的“香絮”起兴,经柳丝般的“离愁行缕”收尾,词人身心沉潜其中,早已物我莫辨,主客难分。杨柳,无论柔条还是纤叶,无论绿荫还是飞絮,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灞桥柳岸,“柳”“留”谐音,柳枝一折,令多少人心胆俱裂。在此词中,柳树的角色是频频转换的,前六句写别时别地,就时而言,正是“渐吹尽”时节,柳絮代表着无情流逝的时光,就地而言,绿荫深深,遮掩着门户,作为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柳树凸现了框人词这一艺术世界中的人,它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面对“青青如此”的长亭树,作者又一次隐入了困境,“望高城不见”的主人公显然已被深深的孤独感所包围,他希望树亦有情,可这只是空幻人生的一个空幻的要求,“怎忘得”一句,“第一是”二句都是无力的呼唤,最后,连并刀也是“空”有,末句展示给读者的只是“离别之神”——柳树那森然的面孔。

  上阕是咏柳。开头说,春已深,柳絮吹尽,柳阴浓绿 。这正是合肥巷陌情况。“远浦”二句点出行人乘船离去 。“阅人”数句又回到说柳。长亭(古人送别之地)边,离人黯然销魂,而柳则无动于衷,依然“青青如此” 。暗用李长吉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这半阕词用笔不即不离,写合肥,写离去,写惜别,而表面上却都是以柳贯串,借做衬托。

  下半阕是写自己与情侣离别后的恋慕之情 。“日暮”三句写离开合肥后依恋不舍。唐欧阳詹在太原与一妓女相恋,别时有“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见”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侣之意。“韦郎”二句用唐韦皋事。韦皋游江夏,与女子玉箫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定数年后来娶。后来诺言成空,玉箫绝食而死(《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这两句是说,当临别时,自己向情侣表示,不会象韦皋那样“忘得玉环分付”,自己必将重来的。下边“第一”两句是情侣叮嘱之辞。她还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归来 ,否则“怕红萼无人为主”。因为歌女社会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其情甚笃,其辞甚哀 。“算空有”二句以离愁难剪作结。这半阕词写自己惜别之情,情侣属望之意,凄怆缠绵。

  姜夔少时学诗取法黄庭坚,后来弃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将江西诗派作诗之艺术手法运用于词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悦,伤离怨别,本是唐宋词中常见的内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词则与众不同。他屏除秾丽,着笔淡雅,不多写正面,而借物寄兴(如梅、柳),旁敲侧击,有回环宕折之妙。它不同于温、韦,不同于晏、欧,也不同于小山、淮海,这是极值得玩味的。▲

创作背景

  姜夔二十三岁时,曾游安徽合肥,与此地的歌女姊妹二人相识,时日一长,往来酬唱,情投意合。后来,作者屡次到合肥与二女相会,情意愈浓。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作者再次来到合肥,但不久就离去了,这首词大概作于离去之时,以寄托对二女的无尽眷念之情。

姜夔

姜夔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猜您喜欢

赠李彦威秀才

苏轼苏轼 〔宋代〕

魏王大瓠实五石,种成濩落将安适。
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负不羁才,従车数到单于台。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
夜逢怪石曾饮羽,戏中戟枝何足数。
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封侯卫霍知几许,老矣先生困羁旅。
酒酣聊复说平生,结袜犹堪一再鼓。
弃书捐剑学万人,纨绔儒冠皆误身。
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
如今惟有谈天口,云梦胸中吞八九。
世间万事寄黄粱,且与先生说乌有。

崇圣寺斌公房

高翥高翥 〔宋代〕

近来唯一食,树下掩禅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
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有人说用

王柏王柏 〔宋代〕

寄语纷纷利欲人,不知何者是经纶。
行藏未可便轻议,学问先须辨得真。
莫把空言来误世,要明明德去新民。
大凡体立方言用,且着工夫检自身。

江城梅花引 其二

刘辰翁刘辰翁 〔宋代〕

相思无处著春寒。傍阑干。湿阑干。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

想见夜深村鼓静,灯晕碧,为傍人,说上元。

是花是雪无意看。雨摧残。雨摧残。探春未还。到春还、似不如闲。

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不惜与君同一醉,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

椿桂堂

喻良能喻良能 〔宋代〕

昔时共说窦家椿,今见清门五桂新。
我亦乡闾夸盛事,比君家尚少三人。

次张昌化合溪新亭韵

刘过刘过 〔宋代〕

燕尾溪流上下分,中馀里许地翻平。
林疏邑屋高低见,水涨航船来往轻。
坡老已仙谁杰作,诗人为县得重评。
唐山见说双溪馆,今见双溪亭又成。

清心镜 道友问予甚家门户

马钰马钰 〔金朝〕

道友询,甚门户。答之清净,别无作做。皆笑道、此是顽空,执把在甚处。要执把,说与汝。意马心猿,常擒稳住。得自然、地涌醴泉,更天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

张栻张栻 〔宋代〕

平日多奇节,中间似富公。
天从庐墓请,人说救荒功。
辛苦培邦本,雍容遏乱锋。
文传遗奏切,更过子囊忠。

和答林郡博缉熙将至严州见寄二首 其二

陈献章陈献章 〔明代〕

四方冠盖客京畿,多少年光入鬓丝。笑语山僧还揭谛,可胜斯道落吾伊。

缉熙许我过无定,万丈飞云一武夷。千里相思频作梦,严州谁问到官迟。

闺词四十首 打鸳鸯 其十三

陈子壮陈子壮 〔明代〕

鸳鸯绣罢出池边,三十六双明睡莲。莲子试将随意掷,一双惊起不成眠。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