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洛阳陌

李白 李白〔唐代〕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注释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用潘岳典。《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梁简文帝《洛阳道》:“玉车争晓入,潘果溢高箱。”▲

简析

  《洛阳陌》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间接地写城东桃李花美,熙熙壤壤人来人往,观赏人数众多。虽然没有具体的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洛阳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亦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之感。

创作背景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猜您喜欢

次韵孙小隐九日

赵文赵文 〔宋代〕

壮老相催已久知,逢秋正自不须悲。
向来蚁国一场梦,此去牛山几首诗。
且共黄花嬉晋晚,懶携白发过燕垂。
江南风景何堪说,却爱新来眼着篱。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释惟一释惟一 〔宋代〕

百丈开田说不义,究竟宁免费脚手。
松溪修田无可说,击皷升堂但良久。
知事头产处俱欢颜,见者闻者皆失笑。
好篇大义,一字不少。

素梅 二七

王冕王冕 〔元代〕

记得西泠春色归,珠星璧月景离离。
近来消息真堪笑,却说梅花不要诗。

来日苦短

徐庸徐庸 〔明代〕

来日何苦短,挥戈无鲁阳。人生在世间,欢乐能几场。

昨日花始开,今朝花遽落。江河流水急,霄汉浮云薄。

叹息复叹息,哀哉复哀哉。长生岂能得,终焉归夜台。

赤目

李洪李洪 〔宋代〕

元晏先生病久妨,经旬未省下禅床。
瞿昙善说空华喻,张湛新传损读方。
对客不须分眼白,爱官宁复羡腰黄。
会逢妙解金篦术,渐恐封疆限醉乡。

万历五年春有献五色鹦鹉者诏入之恭赋二首

沈明臣沈明臣 〔明代〕

日御文华说五经,鸟言虽巧未曾听。
长廊上苑东风里,寂寂无声对画屏。

五峰合涧诗·莲华峰

释遵式释遵式 〔宋代〕

青瑛丽芙蕖,造化工且奇。
辉彩向星河,结根在天地。
临飚无馨香,御雨不离披。
朝霭发翠华,暮云生碧姿。
鼎湖几荣落,华岳何盛衰。
独尔谢群芳,自将天地期。

九月十六日游南内值大风雨归而雪满西岫矣

徐渭徐渭 〔明代〕

宝树琼台夹梵轮,星坛月宇讵非神。
从来天上游俱梦,说向人间恐未真。
风雨故梢铜网翼,鱼龙欲活石桥麟。
寻诗正是回驴处,忽面西山雪照人。

老融放耕图皇甫都护雁图二绝 其一

释居简释居简 〔宋代〕

蓑笠从衡觳觫蕃,暝归晨作俟丰年。诛求莫挠鸡豚社,春雨春寒苦最先。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

陆游陆游 〔宋代〕

粥後钟鱼未动时,夜灯仍对碧琉璃。
不须更说能生慧,枯木寒灰也自奇。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