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拜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从了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任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晋国增加土地呢?晋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注释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
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
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
辞:推辞。
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用:任用。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然:然而。
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既:已经。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敢,表谦敬的副词。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雄厚。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围郑)。
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
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
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
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
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朝,在早晨。
厌:通“餍”,满足。
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
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
阙(quē):侵损,削减。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缺”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
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
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表时间,在早上)
③既东封郑  (东:表处所,在东边)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氾南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quē,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目的)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之)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创作背景

  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分析当时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赏析

概述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化敌为友,对晋以友为敌,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烛之武用语不多,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段解
  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文章特点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严密,前后照应。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无隙可乘,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圆满。

  二、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没想到引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三、说理透辟,善于辞令。这篇文章,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这个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须着意描绘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入胜。从这点来说,它不愧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秦、晋围郑,完全与秦无关,秦国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他知道亡郑只能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就会一改过去的所为,反过来帮助郑国。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这就使秦君不能不听从他的说辞。烛之武斗争策略的巧妙还表现在,他奉命去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他在说辞里表现的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却能够不亢不卑,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⒈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发展有何关系?

  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⑴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⑵秦、晋两军,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北),一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

  ⒉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

  ⑴文章篇幅虽然短小,故事情节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个人私怨,慨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私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也被迫退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故事的结局。整篇故事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

  ⑵波澜迭起,曲折有致。秦晋两军夹击郑国,形势十分危急,在这关键时刻,佚之狐力荐善于辞令的烛之武,并断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此为一波。但当郑伯去请烛之武时,却遭到了烛之武的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显然,烛之武对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也是愤懑不平的。此时,郑伯赶紧认错:“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并指出:“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深明大义,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不计私怨,捐弃前嫌,毅然应命。这寥寥几笔,给行文平添了一层波澜。烛之武利用黑夜,秘密出城会见秦伯,并说服了秦伯,秦伯答应退兵。晋大夫子犯主张袭击秦军,形势又紧张起来了,故事出现了第三折。最后,晋文公分析了形势,认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也撤了兵。至此,郑终于转危为安。

  ⒊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

  这篇文章对烛之武的善于辞令,写得极为出色。他去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决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⑴处处为秦着想。

  首先,烛之武开门见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但作为郑大夫的烛之武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相反,却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先分析了“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谈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别国(晋)的土地,扩展了别国的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接下来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⑵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

  正当秦伯在考虑灭郑、存郑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时,烛之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为秦君分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离间双方。这番话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着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秦晋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由于晋国当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烛之武的这篇说辞戳到了他的痛处,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

写作特点

  ⑴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⑵波澜起伏

  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⑶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

简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

  说客在春秋之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穿梭来往于各国之间,或穿针引线,搭桥过河,或挑拨离间,挖敌方墙角,或施缓兵之计,赢得喘息之机。可以说,缺少了这些用现代文言汉语称为外 交家的角色,春秋舞台所上演的戏剧,必定没有这么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波澜迭宕。有了他们,台前。台后两条战线上真是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台,演出了古代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幕。

  我们发现,说客或外交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辞辩才,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往往善于抓住利害关系这个关键,在利害关系上寻找弱点和突破口,从而大获成功。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 说退秦军,不费一兵一卒为郑国解了围,便是一桩典型的范例。

  在一个没有权威、各自为利益纷争的时代,利益原则便是行动的最高原则,精明的说客或外交家必定深谙此道。以利益作为交往原则,关系不可能牢不可破,不可能无懈可击。甚至可以说,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往往比其它手段更见效。即使在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首先是从利益原则出发的。这个原则,恐怕比仁义原则更实际,更能长久,尽管仁义原则更值得赞赏,可是这世上有几个讲仁义的人呢?

  讲利益原则,首先要以平等为基础。没有平等,也就在根本上取消了利益。利益必须通过交往实现,一个人不同他人发生联系,就无所谓利益;交往也意味着交换,付出多少,便得到多少,不付出就无所获。只想获得而不愿付出,就破坏了交换,也没有了平等,也就很难再获取利益。
  
  交换,实质上也是让对方有利可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如果秦穆公觉得无利可图,会甘愿罢休吗?所谓挑拨离间,多半也要利用人们觉得有利可图的心理。离开这一点,挑拨挑间是难以成功的。搞阴谋诡计的人也常常利用这一点。“将欲取之,必先予 之”,这也是说用给予好处引人上钩,然后再将其吃掉。

  中国传统的谋略,可以说把利益原则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上面说的之外,还有所谓借刀杀人、过河拆桥、上屋拔梯、赏一安百、欲擒故纵、美人诱惑、坐收渔利、奇货可居、害一利百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利用或发挥利益原则。可以毫不夸张他说,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利益原则有千丝万缕的。 ▲

简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成功说服秦穆公退兵,瓦解秦晋攻打郑国的联盟,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这篇文章赞扬了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爱国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您喜欢

谢王尔瞻尔中惠诗

陈藻陈藻 〔宋代〕

兄弟安装年事网山,髭须未出正童颜。
我方盛壮今羸老,多谢新诗叙旧懽。

杂剧·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武汉臣武汉臣 〔元代〕

楔子

(冲末扮孛老同卡儿、旦儿、正末郭成上)(孛老诗云)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汉是郭二,蒲州河中府人氏。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王氏,孩儿郭成,媳妇儿李幼奴。我孩儿幼习经史,学成满腹文章。我可为甚么不着他应举去?只因我家祖代不曾做官,恐没的这福分,不如只守着农庄世业,倒也无荣无辱。不意孩儿偶然得了一个恶梦,去寻那卖卦先生,叫做"开口灵",整整要一分一卦。他道:"此卦有一百日血光之灾,只除千里之外,可以躲避"。因此连日面带忧容,怎生是好?(卜儿云)孩儿,常言道:"阴阳不可信,信了一肚闷。"你信他做甚么?(正末云)父亲、母亲,他叫做"开口灵",占的无有不验,无有不准。您孩儿想来,要带了媳妇,同到京城去。一来进取功名,二来躲灾避难。只望父亲容许。(孛老云)孩儿,既然你要去,我与你一件宝物。若是得了官便罢,若不得官呵,有我这祖传三辈留下的一个生金阁儿,你将的去,则凭着这生金阁上,也博换得一官半职回来也。(正末云)父亲,与您孩儿试看咱。(孛老云)婆婆将来。(卜儿拿砌末科,云)老的,兀的不是?(孛老做接科,云)孩儿,这个便是生金阁儿。(正末云)父亲,这生金阁儿,有甚么好处?(孛老云)孩儿,你不知道,把这生金阁儿,放在那有风处,仙音嘹亮。若无风呵,将扇子扇动他,也一般的声响,岂不是件宝贝?(正末云)父亲,您孩儿不信,须做与孩儿看咱。(孛老云)孩儿,你既不信,我把扇子扇动你听。(做扇动响科)(正末云)是好宝物也。大嫂收了者,则今日好日辰,辞别了父亲、母亲,便索长行也(做拜辞科)(卜儿云)孩儿,一路上小心在意者。(正末唱)

【仙吕】【赏花时】一来我应举京师赴选场,二来我为远去他乡躲祸殃,(卜儿云)孩儿也,俺子母每今日别去,不知何日相见?到得京师,你则着志者。(正末唱)就拜辞了老爹娘。非是您孩儿自夸得这自奖,我若是不富贵,可兀的不还乡。

(正末同旦下)(孛老云)孩儿去了也,俺老两口儿无甚事,只是关着门过日子便了。(诗云)离别苦难禁,平安望寄音。虽无千丈线,万里系人心。(同下)


第一折

(净扮庞衙内领随从上,诗云)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闻着名儿脑也疼,只我有权有势庞衙内。小官姓庞名绩,官封衙内之职。我是权豪势要之家,累代簪缨之子。我嫌官小不做,马瘦不骑,打死人不偿命。若打死一个人,如同捏杀个苍绳相似。平生一世,我两个眼里,再见不得这穷秀才。我若是在那街市上摆着头踏,倘有秀才冲着我的马头,一顿就打死了。若到人家里?见了那好古玩好器皿,琴棋书画,他家里倒有,我家里倒无,教那伴当每借将来,我则看三日,第四日便还他,我也不坏了他的。但若是他同僚官的好马,他倒有,我倒无,着那伴当借将来,则骑三日,第四日便还他,我也不坏了他的。人家有好宅舍,我见了他家里倒有,我家里倒无,搬进去则住三日,第四日就搬了,我也不曾坏了他的。便好道未见其人,先观使数。我这两个小的,是我心腹人,一个叫做张龙,一个叫做赵虎。我心间的事,不曾说出来,他先知道了。这两个小的,好生的聪明。只是我做着衙内,偏生一世里,不曾得个十分满意的好夫人。今日纷纷扬扬,下着这一天瑞雪。坐在家里吃酒,可也闷倦,直至郊野外,一来打猎,二来就赏雪。下次小的每,安排些红干腊肉,春盛担子,鸟戎儿小鹞,粘竿弹弓,花腿闲汉,多革皮几匹从马,郊外打猎走一遭去。(下)(丑扮店小二上,诗云)曲律竿头悬草稕,绿杨影里拨琵琶。高阳公子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自家是个卖酒的。今日风又大雪又紧,少不的也有要买酒荡寒的。我开开这酒铺,烧的这镟锅儿热,看有甚么人来?(正末同旦儿上)(正末云)小生姓郭名成。自离了父母,与浑家进取功名,来到这半途中,染了一场冻天行的病证,方才较可。天那,怎又纷纷扬扬,下着这大雪。那里是国家祥瑞?偏生是我上路的对头,大嫂,你且打起精神行动些。(旦儿云)好大雪也。(正末唱)

【仙吕】【点绛唇】则我这口内嗟吁,腹中忧虑。离家去,可又早一月多余,则我这白发添无数。(旦云儿)秀才,想古来也有未遇的人,这般受苦么?(正末唱)

【混江龙】想前贤不遇,我便似阮嗣宗恸哭在穷途。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我可也图甚么衣紫拖朱?每日慵将书去习,逐朝常把药的那来扶。我这刚移足趾,强整身躯,滑七擦争些跌倒,战笃速恁艰虞。天也,我如今整三十,可着我半路里学那步?(旦云儿)秀才,你挣坐些着。(正末唱)但只见黑漫漫同云黯淡,白茫茫瑞雪模糊。

(旦儿云)秀才,似这般大雪,我和你寻个村房道店,买些酒食荡寒也好那。(正末云)大嫂说的是。只此处没有村店,且到前途去再看来。(唱)

【油葫芦】乱纷纷扯絮撏绵空内排,疏剌剌风乱鼓,寒凛凛望长天一色粉妆铺。远迢迢遇不着个穷亲故,急煎煎觅不见个荒村务。我身上衣又单,腹中食又无,可甚么"书中自有千钟粟"?(旦儿云)秀才,似这般身上单寒,肚中饥馁,如之奈何?(正末唱)没来由下这死工夫。

(旦儿云)秀才,你到的帝都阙下。博得一官半职,改换家门,也不枉了受这场苦楚。(正末唱)

【天下乐】想刺股悬头去读书,则我这当也波初,自窨付,怕不的满胸中藏他万卷余。又不曾上春官显姓名,又不曾向皇家请俸禄,哎,也干着了忍三冬受尽苦。

(旦儿云)秀才,遇着这等风雪。那里避一避咱?(正末云)大嫂。咱到这里人生面不熟,投奔谁的是?远远望见一个酒务儿,且到那里避一避风雪?慢慢的入城去来。(做问科,云)小二哥,有酒么?(店小二云)官人,请里面坐,有酒。(正末同旦儿入店科)(正末云)打二百长钱酒来。(店小二云)理会的。官人,酒在此。(正末云)大嫂,俺慢慢的饮一杯酒。(旦儿云)道一会儿风雪较小了些儿也。(正末饮酒科,云)大嫂,这一会才觉的有些儿暖和哩。(旦儿云)秀才,我和你离了家乡,在这里吃酒,不知父母家中,怎生想念我和你也?(衙内领随从上,云)小官庞衙内,来到这郊野外。是好眼界也呵。这雪越下的大了,远远的那雪影儿里,一个小酒店儿,就避一避雪。小的,唤那卖酒的来。(随从云)卖酒的,衙内唤你哩。(店小二云)有、有、有。(见科云)孩儿是卖酒的。(衙内云)兀那厮,你认的我么?(店小二云)孩儿每不认的。(衙内云)则我便是权豪势要的庞衙内。(店小二云)孩儿每知道了。(随从云)你这厮,不早来迎接,讨打吃。(衙内云)小的每休打,着他收拾下于净阁子儿,等我喝几杯酒去。(店小二云)理会的。(店小二向正末科,云)秀才,你且躲在一壁,这个爷不比别的,他是个衙内,打死人不偿命。我打扫的这所在,干干净净了。(见科,云)爷,打扫的阁子干净了也。(衙内云)我儿,你也有福。我一脚蓦过你家来,你家里九祖都生天哩。我不吃你那酒。小的每,酾我的酒来与他吃。(随从云)有酒。(店小二吃酒科)(衙内云)我这酒比你的酒如何?(店小二做嘴脸科,云)这酒比我家的越酸了。(随从云)咄!(衙内云)你酾那酒来我吃。(店小二云)理会的。酒到。(做饮酒科)(正末云)大嫂,你看这人是好受用也呵。(唱)

【金盏儿】我则见他人马闹喧呼,这人物不寻俗。一群价飞鹰走犬相随逐,都是些貂裘暖帽锦衣服。虽不见门排十二戟,户列入椒图,你觑那金牌上悬铜虎,玉带上挂银鱼。

(云)大嫂,我想那壁是个大人的动静。我将这宝物献与他咱,愁甚么不得官做?(旦儿云)秀才,他不知是甚么人,则怕不中么。(正末云)不妨事,我问那小二哥咱。小二哥,那壁是个甚么人?(店小二云)你这个秀才,低说些。你还不知道哩,他是权豪势要的庞衙内,打死人不偿命。你问他怎的?(正末云)则他是庞衙内,我央及你咱。(店小二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末云)你说去,这里一个秀才,有件稀奇宝贝,献与大人。(店小二云)则怕不中么?(正末云)不妨事。(店小二见衙内跪科,云)爷,那壁有个秀才,要将着件宝贝来献与爷。(衙内云)这厮敢不是我这里人么?他不知道我的性儿?躲也躲不迭哩。他要来见我,着他过来。(店小二向正末云)秀才,爷着你过去哩。(正末做见科)(衙内云)兀那秀才,你那里人氏?姓甚名谁?(正末云)小生姓郭名成。(衙内云)你可家住在那里?(正末唱)

【醉扶归】小生呵,家住在河中府。(衙内云)曾学甚么武艺来?(正末唱)幼年间读几行圣贤书。(衙内云)这等,你可怎么不做官?(正末唱)则为我运拙时乖天不与,(衙内云)可知则是一个穷秀才。(正末唱)甘分守穷活路。(衙内云)你家里有甚么人?(正末唱)拜辞了年高的父母,(衙内云)你如今往那里去?(正末云)我一径的取应往梁园去。

(衙内云)这厮要应举去的。你要来见我,有甚么勾当?(正末云)大人,小生有一件宝贝,献与大人。(衙内云)你有甚稀奇宝物?(正末云)是个生金阁儿。(衙内云)哦,则是个生金阁儿。兀那秀才,你不知道我那库里的好玩器,有妆花八宝瓶,赤色珊瑚树,东海虾须帘,荆山无瑕玉,瞻天照星斗,没价夜明珠,光灿灿玻璃盏,明丢丢水晶盘,那一件宝物是无有的?休说你这生金阁儿,便是纯金盖一间大房子也有哩。你那件儿有甚么奇异处,叫做宝贝?(正末云)大人,这生金阁儿不打紧,若放在有风处吹动,仙音嘹亮;若在无风处,将扇子扇动,也一般的声响。岂不是个宝贝?(衙内云)我不信,你将的来,我试看咱。(正末云)大嫂,将那生金阁儿来。(旦儿云)秀才,则怕不中么?(正末云)不妨事。(旦儿云)这等,你将的去。(正末献砌末科,云)大人,则这个便是生金阁儿。(衙内云)拿一把扇子来扇动者。(正末做扇,细乐响科)(衙内云)是好一件宝贝也。(正末云)大人,小生岂敢说谎?(唱)

【金盏儿】听小生说从初,(衙内云)可也端的少有。(正末唱)这宝贝世间无,(衙内云)你可那里得来?(正末唱)俺家里祖传三辈牢收取。(衙内云)你可要多少钱钞?(正末唱)我也不求厚赂,但遂意,便沽诸。(衙内云)我与你些绫罗段匹换的么?(正末唱)也不要绫罗段匹,(衙内云)与你些宝贝金珠可好?(正末唱)也不要宝贝共金珠。(衙内云)你都不要,可要些甚么?(正末唱)小生只博个小前程来帝里,便也好将名分入乡闾。

(衙内云)料着这厮的文章,也不济事,则凭着那件宝贝,要做个官。兀那秀才,你则要做官,这个也不打紧。我与今场贡主说了,大大的与你个官做。小的每,便写个帖儿,寄与今场贡主去。说是我说来,就捎一个官儿与他做。(正末云)多谢了大人。小生有一个丑浑家,着他拜谢大人。(衙内云)你的浑家,要来见我,敢不中么?既是这等,看你的面皮,着他过来。(正末做向旦儿科,云)大嫂,我将那宝贝献了,大人许我一个官也。你过去,把体面拜谢大人者。(旦儿云)既然这等,我和你谢去来。(相见科)大人,受取妾身几拜咱。(做拜科)(衙内云)免礼、免礼。这浑家十分标致,便好道:巧妻常伴拙夫眠。兀那秀才,你有下处么?(正末云)小生无下处。则才到的这酒务儿里避雪哩。(衙内云)小的每,将两匹马来,与他骑着,跟着我私宅里去来。(正末云)既然衙内带挈,俺一同去来。(同下)(店小二云)整整打搅了我一日,酒也卖不的,你看我这等造化?(诗云)今日买卖十分苦,可可撞见大官府。一个钱儿赚不的,不如关门学擂鼓。(下)

(衙内同随从再上,云)小的每,打扫前后厅堂,把那名人书画,挂将起来,摆上那玩好器皿,着金壶里酾着热酒,铺开那锦裀绣褥,将好台盏来,请过那秀才来者。(小厮云)理会的。(做唤科,云)秀才,爷请。(正末同旦儿上。云)大嫂,衙内有请,俺同过去见大人来。(做见科)(衙内云)兀那秀才,我是个小人家儿,你休笑话。(正末云)量小生有何德能,着衙内如此般张筵管待。(唱)

【后庭花】我则见锦裀在床上铺。(衙内云)小的每放下那毡帘来。(正末唱)兀那毡帘向门外簌。(衙内云)炭火上烧着羊肉者。(正末唱)我见他兽炭上烧羊肉。(衙内云)把酒酾热者。(正末唱)金杯中泛醁醑。(衙内云)我见你是个读书的人,因此上敬你。(正末唱)小生则是一寒儒。(衙内云)我和你做小亲属。(正末唱)怎敢与衙内认为亲属?量小生有甚福,感衙内相盼顾。(衙内云)我说的话,你可依的我么?(正末唱)但道的都应付,(衙内云)你可不要推阻。(正末唱)并不敢推共阻。(衙内云)你的浑家,与我做个夫人,我替你另娶一个,你意下如何?(正末唱)他、他、他,从头儿说事故,就、就、就,唬的我麻又酥,道、道、道,别求个女艳姝,待、待、待,打换我这丑媳妇,我、我、我,这面不搽头不梳,那、那、那,有甚的中意处?

(衙内云)好共歹,我务要换了你的。(正末唱)

【青哥儿】哎,你怎生的乔为乔为胡做?可不道败坏风俗?(衙内云)我要你浑家与我做个夫人,打甚么不紧?这等推三阻四的。(正末唱)你原来好模样倒有这般心歹处,便待要拆散妻夫,凤只鸾孤。(衙内扯正末科,云)你这厮不肯,我更待于罢那?(正末唱)他将我这衣领揪捽,(衙内云)你若不与我,我着你目下就死。(正末唱)就着我目下身殂,我则索祷告天平,可怜我无辜,放声啼哭。(衙内云)好歹将这媳妇与我做个夫人罢。(正末唱)哎,不争将并头莲碜可可的带根除,着谁人养活俺那生身父!

(衙内云)这厮好生无礼。小的每,拿大铁锁锁在马房里。扶着他那浑家后堂中去。(随从做拿科,云)理会的。郭成,你休言语,枉送了你性命。(正末哭科)(唱)

【赚煞】罢、罢、罢,怎干休,难分诉,世做的冯河暴虎,赤紧的先要了我这希奇无价物,又生出百计亏图。哎,你个泼无徒,胆大心粗。俺夫妻每负屈衔冤谁做主?你强夺了花枝媳妇,又将咱性命屠毒,(带云)哎,早知今日,我不带的浑家出来也罢。(唱)方知道"美女累其夫"。(下)

(随从云)爷,那郭成拿的去,锁在后槽亭柱上哩。(衙内云)我那里框郭成的浑家?这等生的风流,长的可喜,正好与我做个夫人。他来的路儿,可也远了,多把些肥皂与他洗了脸,再搽些胭粉,换些锦绣衣服,在后堂中安排酒肴,庆贺新得的夫人。天阿,也是我一点好心,与我这条儿糖吃。(诗云)此生无分得娇容,一床锦被半条空。今朝夺取良人妇,后堂庆喜吃三钟。(随从云)还要分付后槽,将这厮收的好者,不要等他溜了。(同下)


第二折

(衙内领随从上,云)某庞衙内。欢欢喜喜,拾得一个郭成的浑家,待要做了夫人,谁想他不着趣,百般的不肯。就我看,我这嘴脸,尽也看的过。你道我脸上搽粉,你又不搽粉那?我家中有个嬷嬷,是我父亲手里的人,他可也看生见长我的。如今着他去劝化,不怕不听。小的每,与我唤将嬷嬷来者。(随从做唤科,云)嬷嬷,爷唤哩。(正旦扮嬷嬷同俫儿上,云)老身是庞衙内家的嬷嬷。衙内呼唤,须索走一遭去。这个是老身的孩儿。唤做福童,他父亲不幸早年亡过。福童,你要学里去,我与你这把钥匙。你若寻我时,到花园里来寻我便是。(俫儿云)我孩儿,你道将着这把钥匙,揣在袖儿里,要寻你时,只在后花园里。如今我学里去也。(下)(正旦云)老身自幼在庞府,看生见长这个衙内,非是一日也呵。(唱)。

【越调】【斗鹌鹑】则他这兔走乌飞,寒来暑往,春日花开,可又早秋天月朗,断送了光阴,消磨了世况。我如今年纪老,髩发苍,我做不的重难的生活,只管几件轻省的勾当。

【紫花儿序】早辰间放开仓库,晌午里绰扫了花园,末傍晚我又索执料厨房。小丫鬟忙来呼唤,道衙内共我商量。岂敢行唐?大走向庭前去问当。(正旦做见衙内科)(唱)哥哥,你有何明降?对老身至尾从头,说短论长。

(云)哥哥呼唤老身来,有何事干?(衙内云)嬷嬷,唤你来别无甚事。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他百般的不肯随顺我。你劝他一劝。劝的他回心转意,我自有重重的赏你。(正旦云)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三言两句,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衙内云)我这夫人。有些忄敞拗。嬷嬷,你须放出那蒯通般舌来才好。(正旦唱)

【小桃红】老身非敢自夸强,我不比那蒯通无名望。(衙内云)我礼拜磕头,央及你波。(衙内做拜科)(正旦唱)呀、呀、呀,何须的礼拜磕头把咱央?(衙内云)好奶奶,没奈何,好生劝他一劝。(正旦唱)直恁般痛着忙,就待要安排共宿芙容帐。凭着我甜话儿厮搪,更将些美情儿相向。哥哥也,你稳情取金殿锁鸳鸯。(同下)

(旦儿上,诗云)天下人烦恼,尽在我心头。浑如秋夜雨,一点一声愁。妾身是郭成的浑家李幼奴。有庞衙内强要了我生金阁儿,又逼我为妻,将俺男儿郭成,锁在马房里。天那,好烦恼杀我也。(正旦上,云)此间是他卧房门首。(做入见旦儿科,云)姐姐,万福。(旦儿云)嬷嬷万福。(正旦云)姐姐,我问你咱:俺衙内,大财大礼,娶将你来,指望百年偕老。你只是不肯随顺,可是为何?(旦儿云)嬷嬷,你那里知道我心中的冤枉也?(正旦云)姐姐,你差了也。(唱)

【凭栏人】则这女聘男婚礼正当。你两下和谐可着人赞扬,哎,你个女艳妆,你心中可怎不思想?(旦儿云)嬷嬷,你怎知道?我那里是大财大礼娶的?我本是郭成的浑家,有庞衙内强要了我生金阁儿,又逼我为妻,将俺丈夫锁在马房里。嬷嬷?你可知道我这等冤枉也!(正旦云)你若不说,我怎生得知?难道有这等事?(唱)

【鬼三台】听的他言分朗,唬的我魂飘荡。姐姐也,你怎生则撞入天罗地网?俺那厮驴狗儿一片家狠心肠,有谁人好来阻当?(旦儿云)嬷嬷,我今日不曾看见丈夫,多敢杀坏了。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你道他昨来个那埚儿里杀坏了范杞梁,今日个这埚儿里没乱杀你女孟姜。(旦儿云)嬷嬷,我待要寻一个大大的衙门,告他去哩!(正旦唱)你侍要叫屈声冤,姐姐也,谁敢便收词接状?

(衙内同随从打听科)(旦儿做哭科,云)哎哟,天也。(正旦唱)

【寨儿令】我见他痛感伤,泪汪汪,(旦儿云)当初只为我生的风流,长的可喜,将我男儿陷害了性命,挝了我这面皮罢。(正旦云)哎哟,可惜了也。(唱)水晶般指甲儿挝破面上。(衙内同随从做听科)(正旦唱)俺那厮少不的落马身足庄。不久沦亡,他可便遭贼盗值重丧。

【幺篇】多不到半月时光。餐刀刃亲赴云阳,高杆首吊脊梁,木驴上碎分张,浑身的害么娘碗大血疔疮。

(衙内做咳嗽科)(正旦唱)

【金蕉叶】是谁人村声泼嗓?他壁听在门儿外厢。(旦儿做惊科,云)嬷嬷,窗儿外有人咳嗽。(正旦唱)姐姐也,你且休慌心劳意攘,我可便自把那言词说上。

(衙内做见正旦科,云)口走!我养着你个家生狗,倒向着里吠。直被你骂的我好也。(正旦唱)

【调笑令】息怒波宰相,听老身说行藏。(衙内云)你还说甚的?可敢再骂我么?(正旦云)哥哥,我不曾说甚来?(唱)我道是楚襄王寄语巫山窈窕娘,也不须遮遮掩掩妆模样,早共晚准备下雨席云床。(衙内云)你道不骂我,恰才我都听的了也。(正旦唱)我道您哥哥也,在城中第一家财帛广,还有那鸦飞不过的田地池塘。

(衙内云)小的每,这老贱才骂了我许多,还待赖哩。拿绳子来捆了,丢在八角琉璃井里去。(随从云)理会的。(随从做腰里取绳子捆科,云)嬷嬷,你也不要怨我,自家讨死吃。(旦儿云)嬷嬷,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云)姐姐,等我那孩儿来时,着他与我报仇。天也,谁来搭救我咱?(唱)

【收尾】罢、罢、罢,我倒做了耕牛为主遭鞭杖,哑妇倾杯反受殃,有一日包待制到朝堂,哥哥也,我则怕泄漏了天机白破你那慌。(同旦儿下)(随从做丢科,云)扑冬,丢下去了,再搬下井栏石往下压着,省的那尸首浮起来。嬷嬷,你倒好了,也落的一个水葬哩。(做回话科,云)爷,小的每把嬷嬷着绳子捆了,丢在八角琉璃井里死了也。(衙内云)这嬷嬷便死了,还有郭成哩,一发拿来,就在他浑家根前,着铜铡切了头者。(随从云)理会的,郭成,你的浑家送了我衙内便罢了,你百忙里不肯,如今着我来铡了你头哩。赵虎,你揪着头发,我提起这铜铡来。磕叉,(做跌倒科,云)哎哟。唬杀我也。(郭成做倒地复起来跑下)(随从做惊科,见衙内云)爷,怪事!怪事!只见日月交食,不曾见辘轴退皮。爷着小厮每把郭成拿在那马房里,对着他浑家面前,他便按着头,我便提起铜铡来,可叉一下,刀过头落,那郭成提着墙,跳过头去了。(衙内云)揝!怎么提着墙,倒跳过头去了?(小厮云)呸!是提着头,跳过墙去了。(衙内云)强魂、强魂,休要大惊小怪的。不妨事,明日是正月十五日,赏元宵,多着些伴当每,拿着些棍棒。跟着我赏元宵去采。(同下)


第三折

(社火、鼓乐摆开科)(外扮老人里正同上,云)老汉王老人,这个是刘老人。时遇元宵节令,预赏丰年,城里城外,不论官家民户,都要点放花灯,与民同乐。老的,咱每做火儿看灯,走一遭去来。(做看灯科)(衙内领随从上,云)今日是元宵节令,小的每随俺看灯耍子去。(魂子提头冲上,打科)(衙内做慌,云)那里这个鬼魂打将来?好怕人也。走!走!走!(下)(魂子追赶,老人、里正、社火、鼓乐同众慌下)(衙内再上,云)小的每,这鬼魂好狠哩。我们这等跑。他倒越追上来。走!走!走!(魂子再上赶科)(衙内云)这鬼魂又赶将来了。唬杀我也,小的每,扶着我回去罢,这灯也看不成了。(下)(店小二上,诗云)买卖归来汗未消,上床犹自想来朝。为甚当家头先白?晓夜思量计万条。自家是个卖酒的,在此处开着个酒店,但是那南来北往,做买做卖,推车打担,都来我这店里买酒吃。今日早把这镟锅儿烧的热些,等那买酒的人来,好荡与他吃。(老人、里正谎上,云)走、走、走,如今那没头鬼不来了。老的,我们有了这些年纪,眼里并不曾见这怪异,险些儿被他吓死。我们且到这酒店里吃几杯酒,定一定胆。店小二,我们要买酒吃的,打二百长钱酒来。(店小二云)有、有、有,新筝的美酒。老的,请里面坐。(老人云)恰才渐渐喘息定了,慢慢的吃几杯儿。(正末扮包拯便衣领张千上,云)老夫姓包名拯,字希仁,乃庐州金斗郡四望乡老儿村人氏,官封龙图阁待制,正授南衙开封府尹之职。奉圣人的命,着老夫西延边赏军回来。时遇上元节令,纷纷扬扬,下着国家祥瑞。张千,分付头踏,远远的在前面自去,等我在后慢慢行者。(唱)

【南吕】【一枝花】我可便上西延离汴京,押衣袄临京兆。我也不辞年纪老,岂惮路途遥?想着宰相官僚,请受了这千钟禄难虚耗,怎不的秉忠心佐圣朝。今日在鹓鹭仙班,到后来图写上麒麟画阁。

【梁州第七】我也则为那万般愁常萦心上,两条恨不去眉梢,急回身又遇着新春到。我只见寒梅晚谢,冻雪初消。傍几家儿村鸡哑哑,隔半程儿野犬口牢口牢。妆点来则恁的景物萧条,可不道有丹青也便巧笔难描。我、我、我,看了些青渗渗峻岭层峦,是、是、是,行了些黄穰穰沙堤得这古道,呀、呀、呀,兀良,早过了些碧澄澄野水横桥。归来路杳,袅丝鞭羡杀投林鸟。薄暮也,在荒郊,怎当这疲马西风雪正飘,说不尽寂寥。

(张千云)相公,风又大,雪又紧,远远的有个酒务儿,略避一避风雪,就买些酒吃,可不好也?(正末云)张千,你说的是,兀的不是个酒务儿(唱)

【牧羊关】草刷儿向墙头挑,醉八仙壁上描;盖造的潇洒清标,写着道:"酒胜西湖,店欺着东阁。"(带云)看你这村野去处,有甚么整齐的?(唱)止不过瓦钵内斟村酿,那里有金盏内泛羊羔。你待写着大样儿甜人醉,我道不饮呵,可便从他来酒价高。(云)张千,接了马者。(张千云)牢坠镫。(正末见店小二)(张千做打小二科,云)卖酒的,快打扫干净阁子儿,酾热酒来,把马牵到后头,与我细切草烂煮料,把马喂着,不要塌了膘。你若着人偷了鞍子,剪了马尾去,我儿也,你眼睫毛我都扫掉了你的。(店小二云)你看这厮,他也是个驴前马后的人,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举走踢只是打?我且忍着,教他着我的道儿。(张千云)店小二,将酒来,我与相公递一杯酒。(做跪送科,云)相公,一路上风寒,孩儿每孝顺的心,请满饮一杯。(正末云)孩儿也,大风大雪,你两只脚伴着我这四只马蹄子走,你先吃这钟儿酒者。(张千云)相公不吃,与孩儿每吃,孩儿就吃。(做接科)(正末云)孩儿也,你吃下这钟酒去,可如何?(张千云)您孩儿吃下这钟酒去,便是旋添绵。(正末云)怎么是旋添绵?(张千云)孩儿吃下这杯酒去,添了件绵团袄一般。(吃科)(做打店小二科,云)我打你这个弟子孩儿。你见我打了你几下,拿这么冰也似的冷酒与我吃,把我牙都冰了,吃下去,肚里就似割得疼的。你还立着哩,快酾热酒来。(店小二云)我知道。(做背科,云)我如今可酾滚热的酒与他吃,我荡这弟子孩儿。(张于云)快降热酒来。(店小二云)酒热,酒热。(张千云)相公,天道寒冷,热热的酒儿,请满饮一杯。(正末云)孩儿也,你一路上还辛苦似我,这钟酒也是你吃。(张千云)这钟酒又着孩儿每吃,谢了相公。(做叩头吃酒科,云)哎哟,好热酒,荡了喉也。(正末云)孩儿吃下这杯酒去,又与你添了一件绵搭衤蒦么。(做打店小二科,云)我打你个促掐的弟子孩儿!酾这么滚汤般热酒来荡我,把我的嘴唇都荡起料浆泡来。我儿也,你讨分晓,我筋都打断了你的。再酾酒来。(店小二做背科,云)这才出了我的气。我如今可酾些不冷不热,兀兀秃秃的酒与他吃。(张千云)将酒来。相公,孩儿每酒勾了,相公请饮一杯儿。(正末云)张千,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孩儿,我且不吃,一发等你吃了这钟,凑个三杯,可不好那?(张千云)相公又不吃,又与孩儿每吃。孩儿只得吃了,凑个三杯。(做战科)(正末云)孩儿也,你吃了这几钟酒,怎么打起战来?(张千云)您孩儿多衣多寒。(正末云)孩儿,你连吃这几钟,身上可温和了?老夫一路鞍马劳倦,我有些腿疼,过来与
我捶一捶背。(张千云)理会的。(做捶背科)(店小二云)你个弟子孩儿,吃了两钟酒,佯风诈冒,手之舞之的打我。你敢再来打我么?(张千云)我儿也,你还强觜哩。你休往城里来,我若前街上撞见你,一无话说。我若后巷里撞见你。一只手揪住衣领,举起我这五指阔无缝的拳头,则一拳(做打正末科)(正末云)张千,怎的?(张千慌科,云)恰才相公赏了孩儿每几钟酒,店小二这厮无理,他则道我醉了,他欺负我。他见我与相公捶背,他看着我揎拳捋袖,舒着拳头要打我。我说你要打我,可是我没有手的?我也少不的还你一拳。不想失错了,可可打了相公背上。(正末云)假似你手里拿着把刀子,可怎了(张千云)您孩儿须认的爹哩。(正夫云)张千,看马去。(张千云)理会的。(店小二云)我着这弟子孩儿打杀我也。我且后面执料去咱。(下)(正末云)隔壁阁子里有人吃酒。我是听咱。(老人云)老的,今日是上元节令,家家玩赏。好便好,则多了这没头鬼。老的,你满饮一杯。(里正云)老的先请。(老人云)也罢,我先饮。嗨,老弟子孩儿,可忘了浇奠。(做浇奠科,云)头一钟酒,愿天下太平,第二钟酒,愿黎民乐业,做官的皆如卓鲁,令史每尽压萧曹,轻徭薄联,免受涂炭者。(正末云)你听那厮,倒也说的好。(唱)

【贺新郎】他那里擎杯举酒对天浇,现如今五谷丰登,万民安乐,卖弄池田蚕十倍收成了。说不尽庄家,庄家这好,还待要薄税轻徭。他道官长每如卓鲁,令史每压萧曹,高眠莫被闲愁搅。似这等人心无压足厌则怕天也填不的许多凹。

(正末做扳老人科,云)唱喏。(老人慌科,云)哎哟,没头鬼又来了。(做见正末科,云)呸!我道是没尖鬼,原来是这个老弟子孩儿!则被你唬杀我也。(张千云)呸!休胡说,是包、包、包,(正末云)包甚幺?(张千云)众老儿,我要买一包丝绵,可有么?(正末云)张千靠后。(老人云)兀那老子,你要替我唱喏,你也叫一声:"老人家,我唱喏哩"。我们便知道了。可怎么不做声不做气,猛可里从背后扳将我过来,唱上个喏。且是你这脸生的俊,把我们吓这一跳。我把你个无分晓的老无知!(张千云)口退!是龙、龙、龙,(正末云)甚么龙?(张千云)我说你那两个敢有些耳聋?(正未云)这厮靠后。(老人云)我把你个老不死的老贼!(张千云)口退!是图、图、图,(正末云)甚么图?(云)我问你,老人家,你却才说有甚么没头鬼?(老人云)你不知,听我说与你。俺每都是在城的老人、里正。今日是上元节令,俺往城里看灯去来,撞见个没头鬼,手里提着头,赶着众人打。俺们害慌,权躲在这酒务儿里吃杯酒。你恰才不做声不做气,扳将我过来,唱上个喏,我则道没头鬼又夹了。故此说着这没头鬼。(正末云)老夫不知,休怪,休怪。(老人云)你去,你去,不怪你。我们也不吃酒了,各回家去也,(同里正下)(正末云)自从我离朝,谁想有这等跷蹊事也?(唱)

【牧羊关】他那里才言罢,唬的我魂暗消。离城中则半载其高,可怎么白日神嚎,到黄昏鬼闹。我半生多正直,怎见这蹊跷?只今的离村疃犹然早,(云)张千,将马来。(张千云)理会的。(正末唱)我和你到皇都赴晚朝。

(行科)(魂子上做转科)(正末云)呸!好大风也。别人不见,老夫便见。我马头前这个鬼魂,想就是老人们所说没头的鬼了。兀那鬼魂,你有甚么负屈衔冤的事?你且回城隍庙中去,到晚间我与你做主。速退!(魂子踅下)(正末云)张千,休回私宅,跟的我径往开封府里去来。(行科)(张千云)喏!在衙人马平安。抬书案。(正末云)张千孩儿,与你十日假限,到我私宅中,取的铺盖来,就问谁该当直?(张干云)今日谁该当直?(娄青上,云)小人娄青便是。哥,你回来了也,改日与你洗尘。恕罪、恕罪。(张千云)兄弟,我如今下班去也。(下)(娄青做见正末科,云)喏,该是孩儿每娄青当直。(正末云)娄青,该你当直,你敢勾人去么?(娄青做笑科,云)爷不问,您孩儿也不敢说。您孩儿怎么不敢勾人?有个混名儿,唤做"催动坑"哩。(正末云)怎生唤做"催动坑"?(娄青云)当初一日,爷着您孩儿勾人去,听的说您孩儿到,都逃窜的一个也没了。我回头一看,则有一个土坑。我将那勾头文书,放在那土坑上,喝了一声:"兀那土坑,你跟的我开封府里回话去来。"我在前面走,那土坑在后面速碌碌、速碌碌跟将您孩儿来了。因此上唤做"催动坑"。(正末云)好儿,我如今着你勾人去。(娄青云)您孩儿就去。(做忙走科)(正末云)娄青,你转来,你勾谁去?(娄青云)知他勾谁?(正末云)你与我勾将那没头鬼来。(娄青做慌跪科,云)人便好勾,没头鬼怎生勾的他?(正末云)你可不道是"催动坑"哩?(娄青云)爷,这一会儿催不动了也。(正末唱)

【哭皇天】则你那"催动坑"刚才道,可怎生这公事便妆幺?则你那口是祸之苗,(娄青做打脸科,云)你怎么多嘴?(正末唱)舌是斩身刀。(带云)娄青,(唱)你与我去城隍根前祝祷,(娄青云)爷着孩儿祝祷甚的?(正末唱)你说与那衔冤的业鬼,屈死的冤魂,你着他今宵插状,此夜呈词。你道这包龙图专在南衙里,南衙里等待着,(娄青云)您孩儿知道了,便勾去。(正末云)娄青你转来,天色还早哩。(娄青云)这等多早晚去?(正末唱)直等的金乌向山坠,银蟾出海角。(娄青云)您孩儿便依着爷的言语,对城隍神道祝祷了。他两个耳朵是泥塑的,怕不听见?(正末云)娄青,我与你一道牒文去。(唱)

【乌夜啼】你与我速赴城隍庙,将牒文火内焚烧,早将那没头的业鬼提来到。(娄青做怕科,云)哎哟,这城隍庙是鬼窝儿里。三更半夜,只是娄青一个自去,怕人设设的,怎好?(正末唱)唬的他怯怯乔乔,絮絮叨叨,唬的他战簌簌的把不定腿脡摇,可扑扑的按不住心头跳。你这厮,若违拗,(带云)你看我这剑者。(唱)我着剑分了你肢体,切了你脂膏。(云)娄青!(娄青云)有!(正末云)娄青,今夜晚间,将着这道牒文,直至城隍庙中,烧了这道牒文。你将那衔冤负屈的鬼魂,都着他开封府里来,老夫亲自问这一桩公事。(娄青云)爷,这个正叫做"没头公事",便要问时怕也难应心么?(正末唱)

【黄钟尾】我若是不应心,今夜便辞了宣诏,(娄青云)爷,应的口么?(正末唱)我若是不应口,今番不姓包。(娄青云)您孩儿多早晚时候去?(正末云)天色早哩。(唱)直等的初更残二鼓交,把冤魂摄来到。审个真实,问个下落,杀人贼便拿捉,赴云阳向市曹,将那厮高杆上挑,把脊筋来吊。我着那横亡人便得生天,众百姓把咱来可兀的称赞到老。(下)

(娄青云)我娄青领着包待制这一道牒文,到城隍庙勾那没头鬼去。你道活人好见鬼的,可不是死!我待不去来,他又要切了我的头,也是个死。我想这铜铡一铡,铡将下来,这脖子上好不疼哩,头又切断了,不如被鬼唬死倒不疼,又落得个完全尸首。只得捱到今夜晚间,三更时分,将着牒文,到城隍庙里勾鬼去,常拚着个死罢。(暂下)(拿灯笼再上,云)这早晚是三更也,我提了灯笼。怎么这一会儿越怕将起来?你听那房上的瓦,各刺刺、各刺刺,墙上的土,速碌碌、速碌碌。有鬼也!有鬼也!(做拿灯照科,云)嗨,原来是风吹的这箬叶儿响。我白日里就与那道官说来,教他把庙门则半掩着。来到门外,果然还不曾上拴哩。(做推庙门入庙科,云)待我推开这门来。(惊科)早是一个冷风阵,从里面吹将出来。哎哟,灯也灭了,敢这没头鬼预先在那里等我?(做进门科,云)呸!百忙里腿转筋。这个是二门,这个是两廊,这个是正殿。(做放下灯笼跪科,云)城隍爷爷,包待制大人的言语,教我勾没头鬼来。爷爷可怜见,我有这牒文在此。可可的我的灯笼,刚到门就灭了,那里讨火烧他?呸!这琉璃里不是灯?待我踏着凳,点这灯下来。(做上凳倒科,云)呸!百忙里又踹虚了,教我吃着一惊。待我先点在灯笼里了,便有风来,也不怕他。(做取灯笼罩儿,点上灯烧纸科,云)爷爷可怜见。(内响科)(做怕科,云)有鬼!有鬼!(做倒科)(魂子做提头上,扶起娄青科)(娄青云)这扶我的是谁?(魂子云)我是没头鬼。(娄青看科,云)好怕人。当真是没头鬼?(魂子做应科,云)是!(娄青云)你这没头鬼,包待制勾你哩。你跟我去来。(魂子应科,同下)


第四折

(正末领祗候张千排衙上)(张千幺喝科,云)左右伺候,大人坐堂,要问事哩。(正末云)今夜灯烛荧煌,如同白日,正好问这桩公事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透襟怀一阵冷风吹,则他这闭长空暮云都退。显出那碧澄澄天气爽,明皎皎月光辉,厮和着灯焰相窥,照耀的似白日。

(云)娄青好不干事,可怎生这早晚不见来也?(娄青上,云)来到衙门首了。不知他有也是无?待我叫做一声:没头鬼。(魂子随上,做应科,云)哎!(娄青云)你则在这里,我报复去。(魂子云)我知道。(娄青见正末做跪科,云)孩儿每娄青来了也。(正末云)娄青,曾见甚么人来?(娄青云)没!我则见鬼来。(正末云)你勾的鬼如何?(娄青云)有、有、有,被我劈头毛采将来了。(正末云)与我拿将过来。(娄青云)理会的。我出的这门来,我唤他一声:没头鬼。(魂子云)哎。(娄青云)大人唤你哩,你过去,有甚么冤枉事,你自说波。(娄青见正末科,云)当面。(正末云)娄青,你着他说那词因。(娄青云)大人分付,着你说那词因。(娄青做听扯祗候科,云)你听见么?(祗候云)我不听见。(娄青云)我也不听见。(正末云)可怎生他不言语?将娄青抢出去。(张千做叉娄青科,云)出去。(娄青做跌出门科,云)悔气。这没头鬼在门外叫声应声,怎么紧要去处,倒不做声?莫不是他去了么?待我再叫他一声:没头鬼。(魂子应科,云)哎。(娄青云)你在那里来?(魂子云)我害饥也,买个蒸饼吃哩。(娄青云)这厮还要打诨。你要去吃蒸饼,兀的你手里现拿着个馒头哩。你快过去。(做见正末科,云)没头鬼,你说。(正末云)你怎生又不言语?抢出去。(张千做叉出门科,娄青云)原来他不曾过去。待我再叫他一声:没头鬼。(魂子应云)哎。(娄青云)你怎么又不过去?(魂子云)我过去不得。(娄青云)你为甚么过去不得?(魂子云)被那门神户尉当住我,因此上过不去。(娄青云)你何不早说?(娄青见正末科,云)大人可怜见,这个没头鬼被门神户尉当住,因此上不敢过来。(正末云)是阿,大家小家,各有个门神户尉。(诗云)老夫心下自裁划,你将银钱金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屈死冤魂放入来。(唱)

【沉醉东风】则我那开封府门神户尉,你与我快传示莫得延迟。你教他放过那屈死的魂,衔冤的鬼,只当住邪魔恶祟。(娄青云)烧了这纸钱,你看好冷风也。(正末唱)我则见黯黯的愁云惨雾迷,嗨,可早变的来天昏也那地黑。

(魂子见正末跪科)(正末云)别人不见,老夫便见。灯烛直下,跪着一个鬼魂。好是可怜人也。(唱)

【庆东原】纸钱向身边挂,人头向手内提,向前来紧靠着灯前跪。我这里叮咛的问你:你家住在那里?(魂子云)孩儿每河中府人氏。(正末唱)姓甚名准?(魂子云)姓郭名成。(正末唱)你可也做财主、做经商?为黎庶、为官吏?

(魂子云)孩儿是个秀才。(正末云)兀那鬼魂,你将那屈死的词因,备细诉来,老夫与你做主。(魂子云)孩儿每姓郭名成,本贯河中府人氏,嫡亲的四口儿家属,有一双父母年高,浑家李氏。我因做了一个恶梦,去市上算卜,道我有一百日血光之灾,千里之外,可以躲避。小生来到家中,辞别了父母,一来躲避灾难,二来进取功名。行至中途,时遇冬天,风又大,雪又紧,在一个小酒务儿里饮酒。正撞着权豪势要的庞衙内,强夺了我生金阁儿,又要我浑家为妻。见小生不从,将我铜铡下,一命身亡。我一灵儿真性不散,投至的见爷爷呵。可怜我这等冤枉,天来高,地来厚,海来深,道来长。(词云)因此一点冤魂终不散,日夜飘飘枉死城。只等报得冤来消得恨,才好脱离阴司再托生。即今上元节令初更候,正遇庞姓无徒出看灯。被我绕着街头追索命,吵的游人大小尽担惊。也是千难万难得见南衙包待制,你本上天一座杀人星。除了日间剖断阳间事,到得晚间还要断阴灵。只愿老爷怀中高揣轩辕镜,照察我这悲悲痛痛,酸酸楚楚,说无休诉不尽的含冤负屈情。(正末云)兀那鬼魂,到明日我与你做主。你且退者。(魂子云)娄青哥哥,你还送我一送儿去,我有些怕鬼。(娄青云)口走!(魂子下)(正末云)天已明了也。张千,抬出放告牌去。(张千云)理会的。(旦儿领俫儿上,云)冤枉也。(正末云)张千,是甚么人声冤?着他过来。(张千云)兀那妇人,你过去当面。(旦儿同俫儿见正末跪科,云)(正末云)兀那妇人,你为何声冤?说你那词因来。(旦儿云)小妇人是河中人,唤做李幼奴。大人可怜见,我告着庞衙内,强要了我生金阁儿,又逼我为妻,将俺男儿郭成杀坏了。这个是嬷嬷的孩儿福童,将他母亲推在八角琉璃井里死了。望青天老爷与小妇人做主咱。(正末唱)

【雁儿落】昨宵个牒城隍将怨鬼提,到今日放南衙果有冤词递。元来是庞衙内使尽他狼虎威,生拆散你这鸳鸯对。

【得胜令】呀,他敢将萧何律做成衣,将罪犯满身披。谁许他谋了财,又要谋人命?准许他夺人妻逼做妻?直恁的无知。那嬷嬷担何罪?死的个堪悲。我与你勾他来问到底。

(云)兀那妇人,你两个且在司房里住者。(旦儿同俫儿下)(正末云)娄青,你与我买羊去。(娄青云)理会的。买了羊也。(正末云)娄青,你与我挂画者。(娄青云)画也挂好了。(正末云)与我请人去。(娄青做应便走科)(正末云)娄青,你转来,你请谁去?(娄青云)知他请谁去?(正末云)与我请将庞衙内来。(娄青云)老子也,怎么要请他?他是个不好惹的。官差吏差,来人不差,大着胆请他去。此间是庞府门首。(做咳嗽科)(庞衙内上,云)是甚么人在门首?(娄青做见跪科,云)孩儿每是衙门中的娄青。有包待制差我来请大人哩。(衙内云)包待制他请我怎的?他意思则是怕我。你说去,道我便来也。(娄青云)理会的。(见正末科,云)小人请的衙内来了。(正末云)道有请。(娄青云)爷有请。(衙内做见科,云)老宰辅,量小官有何德能,敢劳置酒相请?(正末云)老夫西延边赏军才回,专意请衙内饮一杯。衙内请坐,老夫年纪高大,多有不是处,衙内宽恕咱。从今已后,咱和衙内则一家一计。(衙内云)老宰辅说的是,和咱做一家一计。(正末云)衙内,老夫西延边赏军回来,得了一件稀奇的宝物。着衙内看咱,(衙内云)是何物?(正末云)是一个生金塔儿。塔儿不稀罕,放在那桌儿上,有那虔心的人,拜三五拜,塔尖上有五色毫光真佛出现。(衙内云)这个不打紧。我有小生金阁儿,放在有风处,仙音嘹亮。无风处用扇子扇着,也一般的响动。(正末云)老夫不信。(衙内云)小的每,快去家中取来。(小厮云)生金阁儿取来了也。(衙内云)放在桌儿上,着扇子扇动咱。(娄青做扇细乐响科)(正末云)是一件好东西。真是无价之宝。(娄青云)那里是生金阁响?死了我丈人回灵哩。(正末云)衙内,老夫难的见此宝物,怎生借与我老妻一看,可不好那?(衙内云)老宰辅将的看去,咱则是一家一计。(正末唱)

【沽美酒】略使些小见识,智赚出杀人贼。这场事天教还报你,我可便有言语敢题,并不要你还席。(衙内云)老宰辅不要我还席,好快活也。咱则一家一计,吃个尽兴方归。(正末唱)

【太平令】拚了个醁醁沉醉,直吃的尽兴方归。(衙内云)从今后一家一计。(正末唱)庞衙内有权有势,更和俺包龙图一家一计。你若是这里,等的,也不消半刻。我可便剐的你身躯粉碎。

(云)筵前无乐,不成欢乐。娄青,与我唤将个歌者来。(旦儿领俫儿上跪科,云)冤屈也。(正末云)兀那妇人,你告谁?(旦儿云)我告庞衙内。(正末云)衙内,他告你哩。(衙内云)咱则一家一计。(正末云)衙内,那妇人说你强要了他生金阁儿,是也不是?(衙内云)恰才那个阁儿便是。(正末云)说你强要他为妻,又将他男儿郭成杀坏了,是也不是?(衙内云)是我斗他耍来。(正末云)又将嬷嬷推在井中身死,是也不是?(衙内云)也是,也是。(正末云)娄青,将纸墨笔砚来,着衙内画个字者。(娄青云)理会的。爷依着画个字,左右一家一计。(衙内云)是我来,是我来。我左右和老包是一家一计。(正末做努嘴科,云)娄青与我拿下去。(娄青做拿科,云)爷,请出席来,左右一家一计。(衙内云)老儿。你敢怎么?(正末云)娄青,将枷来,将庞衙内下在死囚牢里去。(娄青做拿枷套衙内科,云)衙内,请上枷。(衙内云)老儿,这个须不是一家一计?(正末云)一行人听我下断:庞衙内倚势挟权,混赖生金阁儿,强逼良人妇李氏为妻,擅杀秀才郭成,又推嬷嬷井中身死,有伤风化,押赴市曹斩首示众。嬷嬷孩儿福童,年虽幼小,能为母亲报仇,到大量才擢用。将庞衙内家私,量给福童一分为养赡之资。郭成妻身遭凌辱。不改贞心,可称节妇,封为贤德夫人。仍给庞衙内家私一分,护送还乡,侍奉公婆。郭成特赐进士出身,亦被荣名,使光幽壤。(旦儿、俫儿同拜谢科)(正末词云)则为这庞衙内倚势多狂狡,扰良民全不依公道。穷秀才献宝到京师,遇贼徒见利心生恶。反将他一命丧黄泉,恣奸淫强把佳人要。老嬷嬷生推落井中,比虎狼更觉还凶暴。论王法斩首不为辜,将家缘分给诸原告。李幼奴贤德可褒称,那福童待长加官爵。若不是包待制能将智量施,是谁人赚得出这个生金阁?

题目李幼奴挝伤似玉颜

正名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亲旧问盗作诗四十韵以答之说要备野史之录

五迈五迈 〔宋代〕

我来自京师,已丑之十月。
道之建剑间,行行遇兵卒。
问之何为行,对言声哽咽。
初只因临汀,监商时出没。
县官事张皇,星夜闻帅钺。
帅出乃捕兵,此曹辄猖獗。
加之江西寇,恃嶮护巢穴。
向来误降临,贻祝今尤烈。
合党肆纷披,交锋争桀黠。
聚落西百村,室庐遭毁爇。
转徒临照阳,孤城危一发。
帅方实归装,视此苦不切。
惟漕暨庾台,协心图扑灭。
移文责十连,义激词语辣。
就檄刘权军,专城植铩盾。
又有一老尉,贾勇抗鸱鹘。
赖此所居民,犹苟旦暮活。
我闻此卒言,忧愤中肠热。
及归抵吾庐,保伍亦团结。
或恐汀邵寇,余烬尚分裂。
或疑鼠狗徒,乘间敢窃发。
吾乡号乐国,目不见雨铁。
一闻钲鼓声,缩头畏如鳖。
新岁或讹言,城居竟搬挈。
丁男肩欲頳,稚女足不袜。
相顾莫为谋,去守将安决。
汝知诲盗谁,吾能为汝说。
年来民贼多,田里困根括。
单丁火亦追,光户租尽刷。
猛虎政太苛,攘鸡手已滑。
剥床忍及肤,椎肌惨见血。
吏肥富薰天,民贫怨刻骨。
及此皆幸灾,狺险何聒聒。
古来盗贼兴,官吏去饕餮。
大者籍其家,小亦寘重罚。
人心知是非,端可以理折。
民贼尽芟夷,虽赏之不窃。

次迟韵寄适逊

苏辙苏辙 〔宋代〕

饥民畏寒尤恶雪,旋理破裘紝败缬。
我虽久客未成归,黍酒虀羹还泼节。
汝雨薪炭旧如土,尔来薄俸才供盖。
眼前暖热无可道,心下清癯有余洁。
颍川归去知何时,祠宫欲罢无同列。
夜中仿佛梦两儿,欲迓老人先聚说。

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潇湘夜雨

喻良能喻良能 〔宋代〕

平生云梦泽南州,秋思春情浩莫收。
更听潇湘夜深雨,孤篷点滴替人愁。

送王团练赴边

徐贲徐贲 〔元代〕

远塞频经扰,重烦团练行。
堠兵传虏信,关吏说边情。
月黑深防檄,风高屡按营。
羽书闻近息,喜复见秋成。

过凤山高氏以榴实荐酒

张镃张镃 〔宋代〕

湾洄绿处得鸡声,俯槛山宜柳外明。京洛涨尘衣半黑,邯郸炊黍梦曾惊。

榴皮就为翁题好,竹叶能邀我兴成。办此一廛归老计,弄孙相对说春耕。

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街上春泥踏始开,山人忽同供奉来。
老奴行迟报我晚,怒气欲拔庭中槐。
闻说道心调伏久,等闲休要起嫌猜。

赠才师用素轩沐公韵

郭登郭登 〔明代〕

蒲团草席任流年,坐断三生石上缘。
空果空花非有相,闲风闲月本无禅。
山瓶水冷龙藏雨,石鼎茶香鹤避烟。
闻说声尘悉清净,不将双耳听鸣泉。

赠术者朱明远 其一

曾丰曾丰 〔宋代〕

占得九流籍,名为三命家。逆推枝上叶,翻算水中沙。

吾数岂其偶,子言无乃誇。相过勿浪说,同饭更分茶。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